课件编号7831425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十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和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导学案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8次 大小:12223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西湖,短棹,轻舟,采桑,一杯,新词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十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人)。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代表作品有《清平乐·红笺小字》、《踏莎行·小径红稀》和《清平乐·金风细细》等。 资料链接 晏殊少年得志,生于承平之时,仕至宰相,政事之外,过着“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的生活,征歌逐舞,以诗酒消遣。这样的地位、生活、思想感情,所以决定了他的诗词作品如珠似玉,温润秀洁,字里行间只有些许淡淡的闲愁。《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首词作品所抒发的即是悼惜残春之感。 课文详解 古今对译 注释 一曲新词 酒一杯, 唱一曲新歌举起美酒一杯, 去年 天气旧 亭台。 依旧是去年的景象旧时的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夕阳西下何时再回来? 无可奈何 花落去, 无可奈何纷纷落花已飘去, 似曾 相识 燕 归 来。 好像曾经见过的燕子今又飞回来。 小园 香 径 独徘徊。 在小园中带着幽香的小径上我独自徘徊。 香径: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路。 名师点评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在明媚春光里,词人聆听新曲,品尝美酒,过着优雅的生活。但是,面对眼前美景,一种由光阴流转、物是人非带来的感慨与惆怅也轻轻袭来。想到风物依然而时光飞逝,他不禁悄声暗问:“夕阳西下几时回?”下阙直承此句,既流露了对繁华易尽的“无可奈何”,也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中,透露出某种生活哲理。最后一句写词人独自徘徊,似赏景,亦似沉思。词作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既敏锐,又不乏深沉,自然流畅,婉转圆润。 朗读节奏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名句赏析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赏析: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上阙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下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中心思想 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等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 写作特点 1.构思精巧,选景典型,作者善于捕捉自己那一刹那间偶然为外物所触发的真实情感。整首词处处是写景和写个人的活动,但处处又是抒情,由景及情,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交融。 2.语言工巧,清丽而自然。整首作品委婉含蓄,语浅情深,集中体现了晏词“富贵气象”的风格特色。而妙手偶得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更使这首词作品流传千古,这是这首词作品最成功之处。 采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