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835632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4份打包)人民版必修3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19543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0,课时,必修,人民,打包,4份
    专题综合测试(二)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要300张羊皮。”这句话中提到的技术是( C ) A.印刷术 B.火药 C.造纸术 D.指南针 解析:注意题干材料“羊皮纸被取代”,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取代欧洲的羊皮纸,故选C。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2.《旧唐书》记载:“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历法)。”因为颁布历法一直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但是由于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 A ) A.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 B.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C.文宗皇权威严尽失 D.唐朝历法体系混乱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唐代虽然政府严禁私置历日板,但“民间雕版刻印的历书仍旧风行”,这反映了雕版印刷业比较成熟,A项正确。历法关系到农业生产,但政府严禁历法私置,无法反映政府高度重视农业,B项排除。C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不是历法体系的混乱,D项排除。 3.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极具实用价值的指南针。指南针的发展过程体现出我国科技的基本特征是( D ) A.建立在观察实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 B.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 C.形成相对完整独立的科学学科体系 D.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 解析:根据材料“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可知,指南针的发明过程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的特征是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D项正确。 4.“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这主要表明的是( D ) A.儒家主张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B.儒家认为人与社会、自然不可分离 C.中国古代不重视人自身和科学研究 D.中国古代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看,儒家思想不重视科技的推广并对其产生抑制的作用,故选D。A、C项表述错误,B项表述虽正确,但与题意联系不紧密。 5.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C ) A.经济停滞倒退 B.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C.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D.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解析:封建社会的中国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阻碍了科技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未能推进社会变革,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6.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苏轼的书法主张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 B ) A.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 D.反封建意识的出现 解析:苏轼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体现出宋代文人注重内心道德修养;这与理学重视伦理道德的主张是一致的。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出现,D项是在明清时才产生的。 7.传统的中国人物画并不标榜个人主义,个人的特征,描绘的再真实,哪怕是如何英伟、如何娇俏的人物,也只能是肖像,其意义仅限于为后人追思和供奉的对象,因此,传统中国人物画不是个别人物的写真,而是画中人物所代表的整个社会阶层的诠释。由此可知 ( A ) A.古代中国的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