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3633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日期:2024-05-05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722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地球,运动
  • cover
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思路: 因为内容比较抽象,所以以教师的示范演示和学生的模仿演示为主线,让学生得出结论。比如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并通过演示、运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得出不同纬度的热量差异,理解五带的划分 教学过程:一、地球的自转 (一 ) 地球运动的认识 (二 ) 地球自转的特征 转动中心 转动方向 周期 面向赤道 面向北极 面向南极 地轴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约24小时 (三)地球自转的意义 产生了昼夜交替 昼夜半球的产生: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b. 昼夜交替的产生:自转 使不同地区产生时间差异 规律:东早西晚 总结:地球自转的特征和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 (一 )公转的特点: 通过演示让学生得出结论: 中心 方向 周期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地轴总是倾斜的,并指向同一个方向 (二)公转的地理现象 1、形成四季 A、讲解直射和斜射的含义,以及直射和斜射情况下,获得热量的差异。 直射 斜射 B、利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演示当地轴倾斜着公转的同时,太阳的直射点变化情况,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太阳直射点位置 日期 节气 北半球季节 南半球季节 赤道 3月21日左右 春分 春季 秋季 北回归线 6月22日左右 夏至 夏季 冬季 赤道 9月23日左右 秋分 秋季 春季 南回归线 12月22日左右 冬至 冬季 夏季 2、产生五带 讲解: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要求学生掌握五带的名称和五带的分界线。 北寒带 ——— 66.5°N 北极圈 北温带 ——— 23.5°N 北回归线 热带 ——— 23.5°S 北回归线 南温带 ——— 66.5°S 南极圈 南寒带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况和现象。 课堂达标 一、选择题 1.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的划分 D.各地热量的差异 2.每年冬至日阳光直射(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40°N 3.“五一”这一天( )。 A.北京昼夜等长 B.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7°W)没有黑夜 C.伦敦(0°,51°N)昼长夜短 D.悉尼(151°E,33°S)昼长夜短 4.当太阳直射23.5°N时,启东正处于( )。 A.夏季 B.秋季 C.冬季 D.春季 5.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依据是( )。 A.纬度高低 B.降水多少 C.地形地势状况 D.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状况 6.10月1日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7.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 )。 A.我国各地所有学校昼夜等长 B.南方比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 C.东部学校比西部学校所在地昼长 D.只有位于同纬度的学校昼夜等长 8.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位于( )。 A.回归线上 B.赤道上 C.极圈上 D.本初子午线上 C.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 9.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圈 10.启东的学校,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二、读图题 1.读图1.2-10回答: (1)五带分界线:① ,② ,③ ,④ 。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