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37698

苏教版科学一上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教材分析 (课件28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53次 大小:16844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苏教版,科学,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教材
  • cover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用感官观察》 教 材 分 析 设计意图 基于科学史 基于方法论 基于儿童本位 ·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主题内涵 观察和实验是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途径 观察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 观察伴随着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课题 目标内容 课程目标 4.认识感官 5.感官总动员 6.借助工具观察 1.1 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低、中)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17.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低、中、高)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10.1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环境刺激的结构。(低、高) ?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 9.1 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低、中) 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1.物质科学: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2.搜集证据: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3.探究兴趣: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4.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1上用感官观察 1上用大脑思考 1上走进科学 科学本体 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方法 科技与生活 1上用双手创造 教学策略:注重一举多得,多维度落实教学目标。 通过交流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知道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是干什么工作的人。 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获得发现与制作的乐趣。 通过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意识到制定与遵守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 识别感觉器官,运用某种感官观察描述事物的特点。 通过做动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获得关于事物的更多信息。 使用简单的工具帮助感官观察事物,发现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 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感受发现的乐趣。 单元目标 活动框架 3.3认识更多的观察工具,感受到利用工具可以拓展人的观察能力 3.2用耳朵直接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发现利用观察仪器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3.1用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观察手指指纹,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2.3做观察并挑选成熟西瓜的活动,动用各种感官解决生活问题 2.2观察描述燃烧前后蜡烛的特点,意识到观察要动用多种感官 2.1做品茶活动,知道吃东西时舌头和鼻子在同时工作 1.3阅读动物的感官及其特殊本领的图片资料,了解动物利用感官感知环境。 1.1观察自己和同学的感官,认识并交流眼、耳、鼻、舌、皮肤五种感官。 1.2做用眼、耳、皮肤观察物体的活动,描述物体轻重、厚薄、粗燥光滑等特征 教学策略7: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3.利用工具观察 用感官观察 2.感官总动员 1.认识感官 本课内容编排双线合一。 从结构到功能线: 先从认识自己很熟悉的感觉感官入手,再到认识感官的功能 由此即彼线: 从人的感官功能,到其他动物的感官功能,以加深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教学目标: 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 感觉器官(感官)。 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此活动让学生互相观察指认自己和同学的眼耳鼻舌皮肤五种感官。 皮肤遍布全身,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不要把皮肤局限于手上的皮肤。 1.1观察自己和同学的感官,认识并交流眼、耳、鼻、舌、皮肤五种感官。 1.2做用眼、耳、皮肤观察物体的活动,描述物体轻重、厚薄、粗燥光滑等特征 图片中一共有九种动物:蝴蝶、蝉、青蛙、蝗虫、瓢虫、竹节虫、枯叶蝶、蜗牛、毛毛虫。 观察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描述各种小动物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