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第 四 单元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讲授教师 授课时间 课型 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感受蒙古人民以生长在辽阔的草原为荣,及对草原、牧人、故乡的深情厚意。 2.通过多种学习的形式,了解草原民歌特点,体验内蒙古民歌的音律之美。 3.通过学习,能准确熟练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 通过唱歌训练,了解作品音乐特点,达到熟练演唱的目的。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的用赞美的情绪去演唱。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方法 视唱法、模唱法、欣赏结合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是中国经典歌曲,内蒙古的代表歌曲。创作于1975———1977年,由火华作词,阿拉腾奥勒作曲。歌曲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第一段节奏均匀,稳健。第二段从弱拍起唱,使节奏有了起伏的律动感,五声宫调式,给人以辽阔、悠扬、抒情之感。情感细腻又有波澜的创作手法准确的表达了蒙古族牧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爱恋之情。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经过以往的音乐课学习,具备了驾驭演唱这首歌曲的能力。学习过程中视唱、模唱、节奏等学习方式,结合欣赏草原风情诗人故事等活动,巩固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基本技能,通过听赏更多的民歌从而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在教学中重点感受蒙古族人民安宁与自由,向往幸福生活,采用多种形式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课题: 1.播放短片,观看内蒙古草原生活风情,体验台湾作家席慕蓉对草原故土的深深的爱恋之情。 三.新课教学 1.播放音乐,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关于德德玛的介绍。 3.复听体会乐曲节奏和旋律的变化。 4.提出问题:歌曲情绪怎样?速度如何? 5.教师范唱第一段歌词,注意强调体验情绪。 6.提出问题,歌曲的体裁和结构怎样。 A是二段体,共分四个乐句B二段体结构。 7.视唱乐曲的主旋律,将速度放慢。注意强调咬字吐字和演唱高位轻声的感觉。 8.练习节奏,准确把握节奏。 9.学生用单音模唱,强调节拍起伏,乐句中起承转合的效果作用。 11.轻声随伴奏带词演唱,注意演唱民歌的音调风格。 四.音乐活动 1.观看蒙古族的舞蹈。 2.学习马步,压腕等基本动作。 五.实践与创造 1.合唱中,轮唱是歌唱形式之一。所有声部都按同一旋律,但非同时出现,而是按一定时距先后歌唱,各声部相互追逐而又交叠出现,构成良好的和声效果。 3.将乐曲第二乐段做轮唱练习。 4.轮唱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分小组体会乐曲轮唱过程中乐曲变化。 6.巩固练习: 将所学内容通过齐唱,轮唱等方式表现乐曲赞美草原,依恋草原的情感。 六.教学拓展 1.聆听老师演唱的《阿妈是家》 2.请用一句话表达出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七.小结(音乐中结束)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给了我们健硕的体魄,家乡给我们了智慧和勇敢,我们赞美家乡,热爱家乡,并励志建设好家乡。 八.作业:有感情的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音乐 背景 短片 导入 播放 音乐 教师 范唱 提出 问题 视唱 教师 指导 创设 情境 提出 问题 指导 提问 指挥 播放 音乐 教师 小结 课前准 备 师生互 动 聆听复听 学生思考 思考回答 视唱 模唱 齐唱 观看短 片 思考回 答 轮唱练 习 练习 合唱 欣赏 学生小 结 创设情 境 体验 感受 听辨感受音 乐 作品分析 培养节奏感歌唱能 力 实 践 体验感 受 合唱形 式 合唱能 力 歌唱表现能 力 欣赏 评 价 总结 能 力 板 书 设 计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火 华 词 阿拉腾奥勒 曲 1.关于二段体 2.关于轮唱 课 后 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