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840921

冀教版《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教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537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教案
  • cover
基本信息 名称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执教者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课,在第一课介绍信息及信息活动的内容后,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等内容,理论性较强,是在小学教材第一章的基础上更具体深入的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介绍。 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观察发现,知识上,我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高低不齐,有的学生接触计算机多,有的学生接触较少,而本节课和第一课基本上都属于纯理论课,内容有些枯燥,以往教学经验显示学生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一般。所以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探究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兴趣是本节课的关键;心理上,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处于高发展时期,达到实际组装微机所要求的状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主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能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的名称及各自的功能; 3、掌握解微型计算机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能说出机箱后面板板各个接口作用; 4、实地观察并掌握主机内部各硬件的名称及基本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小组互助合作探究微型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过程,掌握外设连接,了解常见硬件设备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计算机的功能特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工具性的正确认识;了解计算机的原理,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兴趣; 2、通过组装微型计算机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课的兴趣;正确认识计算机的功能应用,养成良好使用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难点 各主要部件的作用,能总结出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以连接主机和外部设备、组装升级电脑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及功能,同时结合信息传递过程(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以任务驱动为主,穿插有讲授法、举例法、提问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1 ◆提问:1、一台新买的电脑是不是能完成各种硬件的连接; 很少有同学可以独立完成。 ◆2、旧电脑如何来通过硬件升级来变的快一些。 “有的同学回答要升级某些部件,这个忙帮的好,可是要帮好这个忙大家还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首先 先了解一下电脑的外部组成,展示电脑外观的图片提问学生各个部分名称。 自由发言,说出方法 回答教师所指各外设名称 贴近学生实际便于新知识引入 教学环节2 介绍硬件及硬件系统,让学生了解输入输出设备。 学生回答出各部分硬件的名称,复习一下以前学习过的内容。 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及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 并且了解冯诺依曼和他所提出的“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通过视频学习,让学生进行主机与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同时让小组内的学生反复练习,让所有学生掌握这项基本技能。解决了课上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教师讲解提出问题与学生回答相结合。 通过教师讲解及观看PPT资料。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掌握主机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技能。 由浅入深,加深对枯燥内容的理解。 了解中国计算机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已经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 熟悉的事物,加强与知识的联系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通过连接过程中熟悉外设,理解机箱后面板接口作用;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加强合作意识。 教学环节3 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图。明白什么是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的主要部件,解决课堂中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让学生拆解机箱,亲手接触CPU、主板、硬盘、内存、电源、声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