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42823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第六单元三、尚贤 word含答案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1909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第六,word,尚贤,单元,检测
  • cover
三、尚 贤 一、基础达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国家之治厚      厚:大 B.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C.谨上为凿一门 谨:通“仅”,只 D.阖其自入而求之 阖:全部 解析:D项,阖:关闭。 答案: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D项,均为动词,提拔。A项,名词,根本/副词,从根本上。B项,动词,从事/动词,征服。C项,通“避”,动词,躲避/通“避”,动词,避免。 答案: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B项,均为人称代词,他。A项,动词,认为/动词,按照。C项,动词,实行/介词,因为。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答案:B 4.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②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③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 ④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②为判断句;③④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A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乡长之所是,必皆是之;乡长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则乡何说以乱哉?”察乡之所治者,何也?乡长唯能壹同乡之义,是以乡治也。 乡长者,乡之仁人也。乡长发政乡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者,必以告国君。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国君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国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国君之善行。则国何说以乱哉?”察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国治也。 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以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选自《墨子·尚同》)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B.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C.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