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54548

22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件(共33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8次 大小:1805667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PPT,33张,课件,失道寡助,得道多助
    (课件网) 《雍正王朝》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 导入新课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肋”的含义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背景、课题。 2、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3、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4、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①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② “人和’与下文所说的“道”是什么关系? ③应该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的主张? ④文章第3、4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⑤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预习要求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资料链接 背景: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解题:本文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 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资料链接 性本善 施仁政 行王道 民贵君轻 孟子的思想 资料链接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资料链接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资料链接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 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朗读课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本段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疏通文意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本段从攻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句首发语词。 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译文;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疏通文意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本段从守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泛指粮食。 多:充足。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委,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译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疏通文意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