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计算机 —信息处理工具 新课导学 大家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吗?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你知道多少? 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一、计算工具的发展 1.手指记数———结绳记事———算盘(中国)———计算机器 2.计算机器的发展: ———自动”计算的机器———分析机———图灵机”设想———冯 诺依 曼提出“寄存程序”的概念 3.计算机界的名人: 巴贝芝 阿伦 图灵 冯 诺依曼 4.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的史前史 算筹 算盘 机械计算机 提花机 差分机与分析机 模拟计算机 计算机是20世纪最辉煌的成就之一,计算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也日益增强。 计算机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科学家经过艰难的探索,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顺应了当时历史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科学家们前仆后继辛勤劳动的结果。 第一代计算机 电子管 (1946———1957) 第二代计算机 晶体管 (1958———1964) 第三代计算机 集成电路 (1965———1972) 第四代计算机 大规模继承电路 (1972年至今) 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逻辑器件使用电子管,用穿孔卡片机作为数据和指令的输入设备,用磁性鼓或磁带作为外存储器,使用机器语言编程。代表机型有ENIAC 、IBM650 (小型机)、IBM709(大型机) (ENIAC) 电子管 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了磁芯体,引入了变址寄存器和浮点运算硬件,利用I/O处理机提高了输入/输出能力。不仅使计算机的体积缩小了许多,同时增加了机器的稳定性并提高了运算速度。代表机型有:IBM7090、COBOL、ALGOL等。 第一代硅晶体管 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小、中规模集成电路(SSI、MSI),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型化、耗电量更少、可靠性更高,性能比第十代计算机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小型机也蓬勃发展起来,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集成电路 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和主存储器都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所谓大规模集成电路是指在单片硅片上集成1000~2000个以上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其集成度比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提高了1~2个以上数量级。 今天的 计算机 运算器 中央处理器 主 机 控制器 内存储器 总线 硬件系统 外存储器 外部设备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操作系统 系统软件 语言处理程序 数据库系统 软件系统 应用软件 计算机系统 5.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图1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10 运算器 控制器 CPU(中央处理器) 存 贮 器 内存(主存) 外存(辅存) ROM (read only memory)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 内存(主存) 外存 磁盘 光盘 闪盘(半导体介质) 硬盘 软盘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主板 各种显卡 小结: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软件 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