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钱学森的“中国梦”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钱学森的“中国梦” 是什么? “科技梦”、“航天梦”、“强国梦” 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国内外环境? 经历长期战争,各方面建设百废待兴,人民生活贫困,工业发展落后。国际环境动荡,面临着来自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包围。 一、“梦之因”———建国初的落后 科技基础薄弱:机构少、人员少,有的领域 甚至一片空白。 (2)成立科研部门 (4)壮大科研队伍 (3)编制远景规划 (1)建立发展方针 “自力更生”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委 归国“游子”、 《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 面对这样的科研环境,新中国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吴阶平(泌尿外科) 华罗庚(数学) 钱学森(导弹之父) 李四光(地质力学) 邓稼先(两弹元勋) 科学虽无国界,学者却有自己的祖国 钱学森:1911年出生,浙江杭州人。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拳拳报国心,漫漫归国路,历经5年抗争,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的钱学森“抱着振兴祖国的决心”马上投身科研工作,组建起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 经过近十年艰苦奋斗,中国的科技研究突破重重困难,钱学森终于在六七十年代迎来了他的第一批“中国梦”果实。 二、“梦之果”———六七十年代的突破 二、“梦之果”———六七十年代的突破 1、 国防科学领域 1958年中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继美国、苏联、英国 、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问题探究1: 中国为什么要突破重重困难去研究原子弹? ① 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材料一: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 材料二 :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 ② 能够帮助抵制来自美国的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我国国家安全。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不到3年时间,而同样技术的发展速度,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65年,我国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医学领域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有人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二是靠邓小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农业领域 现代科技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30年来,…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一场伟大的革命”指什么? 2、材料提出了怎样观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文革”使科技事业受挫,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2、邓小平复出后主管科技和教育;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4、1985年后,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政策的出台实施。 3、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