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域文化 【学习内容】 中国地域文化景观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景观。 2.了解中国地域文化区。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文化景观。 2.中国地域文化区的了解。 【学习过程】 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人类利用自然所形成的地表文化现象复合体。 2.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景观 (1)东北黑土文化 位于: 特点: (2)华北平原文化 位于: 特点: (3)黄土高原文化 位于: 特点: (4)内蒙古草原文化 位于: 特点: (5)新疆荒漠-绿洲文化 位于: 特点: (6)青藏高原文化 位于: 特点: (7)四川盆地文化 位于: 特点: (8)云贵高原文化 位于: 特点: (9)江南水乡文化 位于: 特点: (10)华南沿海文化 位于: 特点: 练习 (1)江南水乡文化的自然景观有哪些? 答:江南水乡自然景观为平原、丘陵、水乡泽国。 (2)江南水乡农业以种植 、 、 、 、 等为特色。 答案:稻、橘、插、桑、竹 中国地域文化 【学习内容】 海派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派文化的产生及概念。 2.了解海派文化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海派文化的产生及概念。 2.了解海派文化的特点。 【学习过程】 1.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源自上海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积淀。 2.海派文化的特点 海派文化以开放、多元、大众、文明、诚信、时尚、创新、变革为标志。亦古意亦、亦中亦洋,在地域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反映了上海的地域特色和城市精神。 3.练习 (1)海派文化被提升成一种精神,即? 答:海派精神。 (2)海派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上海的建筑文化 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造就了中西并存、中外合璧、艺术交融、风格独特的“世界建筑博览会”; (2)上海的舞台文化 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形成了本乡本土的“申曲”(沪剧)与国剧京戏、越剧、淮剧等地方戏,以及来自域外的话剧、芭蕾舞等百花争妍的“大联袂”; (3)上海的音乐文化 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由乡土气息浓烈的“紫竹调”,吹来了喜气洋洋的“广东音乐”、喧腾激越的“欢庆锣鼓”、回肠荡气的“二泉映月”,以及来自欧美的交响乐、铜管乐、管弦乐; (4)上海的书画文化 正是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不但传承、光大了传统中国书画的风骨,出现了被称为“海派”的“海上画派”,而且使发源于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和来自文艺复兴发祥地佛罗伦萨的油画艺术在这里留下了“神秘的微笑”。 练习: 1.把下列文化现象进行归类: 弄堂,阳春面,胡同,四合院,京剧,沪剧,炸酱面,石库门,“盖了帽”,“呱呱叫” 海派文化: 京派文化: 2.我国各地自然环境不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景观。 下列我国地域文化区中,具有经济生活与海洋关系密切、文化外向型突出、多华侨等特征的是( ) A.海派文化区 B.华北平原文化区 C.江南水乡文化区 D.华南妈祖文化区 3.海派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海派文化,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融汇吴越文化等中国其它地域文化的精华,吸纳消化一些外国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创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海派文化,其特点是:吸纳百川,善于扬弃,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海派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和多元性: 1.是开放性,海派文化姓海,海纳百川,熔铸中西,为我所用,化腐朽为神奇,创风气之先。还表现在不闭关自守,不固步自封,不拒绝先进,不排斥时尚。 2.是创造性,吸纳不等于照搬照抄,也不是重复和模仿人家,而是富有创新精神,洋溢着创造的活力。当年的海派京剧开创了连台本戏,机关布景是创新,如今的《曹操与杨修》也是创新,金茂大厦是在建筑文化方面的创新。 3.是扬弃性,百川归海,难免泥沙俱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