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63169

4.3物质的密度 第2课时(课件27页+教案+学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0次 大小:60526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质的,密度,2课时,课件,27页,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上《物质的密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4.3物质的密度 单元 4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浙教版科学七上第4章第3节的内容,《物质的密度》共分3课时,这一节主要讲第2课时关于密度知识的应用。密度知识主要有三方面的应用:一是鉴别物质,二是计算不能直接称量的较大物体的质量,三是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较大物体的体积。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求解计算题的格式和步骤,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尽量“一题多解”。例如,对于用密度鉴别物质的问题,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并说出每种方法的思路。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能写出密度的定义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2、学会灵活应用密度的定义式和变形式进行计算。3、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现象二、核心素养科学观念: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通过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体会间接测量的方便之处。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重点 利用密度的公式求物质的密度、通过密度来鉴别物质 难点 能利用密度的变形式解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密度的定义式以及其变形公式,你能写出这些公式吗?密度的定义式:ρ = m/v 变形公式:m =ρv 可求出物体的质量;v = m/ρ可求出物体的体积。分析计算时,ρ、m、V对应同一物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灵活应用密度的定义式和变形式进行计算的相关问题。 学生回顾知识密度的定义式以及其变形公式。 温故而知新,为下面知识的运用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一、鉴别物质1.要分析一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可利用ρ= m/v算出物体的密度,再查阅密度表,看测得的密度值与何种物质的密度相同(或相近),从而来鉴别可能是什么物质。2.若不同物质的密度相等的情况下用其它方法来鉴别物质。如:气味,颜色,透明度,等等。例1:小明学过密度知识后,想了解一把汤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他用天平测得汤匙的质量为31.6克,当他将汤匙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时,量筒的读数由25毫升增大为29毫升。试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这把汤匙可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分析:根据密度的定义式ρ=m/v计算密度。查密度表可知判断这把汤匙可能用的材料。解:汤匙的质量 m = 31.6克,体积 V = 29立方厘米 -25立方厘米= 4立方厘米。根据密度公式可得,汤匙的密度为:查密度表可知,汤匙的密度与铜的密度相同。答:这把汤匙可能是用铜制成的。针对练习:现有一块实心的金属块,测得它的质量是79g,体积是10cm3,问它可能是哪种金属?提示:用公式 算出纪念币的密度为7.9g/cm3查密度表可知实心的金属块可能是钢铁。二、计算物体的质量对于某些不便于直接测量质量的物体,只要知道这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就可通过密度表,查出这种物质的密度,再测出它的体积v,根据公式m=ρv就能算出该物体的质量。例题2: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高37.94 m,由413块花岗岩石块砌成。碑心石是一块整的花岗岩,长14.7 m.宽2.9 m、厚1.0 m,它的质量约为多少?分析:碑心巨石的质量不能直接称量。如果从密度表中查出花岗岩的密度,再用密度乘以碑心石的体积,就能得到碑心石的质量。解:碑心石的体积V= 14.7m×2.9m×1.0m=42.6 m3查表,取花岗岩的密度:ρ= 2.8×103 kg/m3由公式ρ=m/v等得到:m=ρV把数值代人,可以得到碑心石的质量约为m=ρV=2.8×103 kg/m3×42.6m3=119.3×103kg=119.3t针对练习: 房内空气的密度是1.29千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