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学习目标———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基础梳理区 互动探究区 达标检测区 链接高考区 内容索引 基础梳理区 一、读图分析地球圈层构成 外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 内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层 生存环境 大气 岩石 大气 氧 水 连续但不 规则 (A+B+C) 2.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我们无法看见地球的内部,那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情况呢? 类比:太阳的结构?我们无法看见太阳的内部,那用什么办法知道太阳内部的情况呢? 地震波 横波(S) 纵波(P) 速度较慢 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速度较快 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内核 外核 地幔 地壳 横波 纵波 0 3 6 9 12 15 速度/km?S-1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深度/km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6371 地面 地心 17 2900 5150 地壳:固态 地幔:熔融状态 外核:液态 内核:固态 0 80 400 900 2900 5150 6371 内核 深度/km 外核 地核 地幔 下地幔 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上地幔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岩石组成 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 由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层组成。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分别是上地幔顶部和软流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 上地幔顶部 1.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相同。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x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侵入型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 岩浆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冷却、凝固 (1)岩浆岩: 岩浆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 喷出地表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冷却、凝固 花岗岩:我国华山、黄山、衡山都是花岗岩分布区 玄武岩: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 (岩浆 岩浆岩) 冷却、凝固 岩浆岩———玄武岩 有气孔 岩浆岩———花岗岩 侵蚀 搬运 堆积 侵入型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 沉积岩 岩浆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裸露岩石 沉积岩 特点: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构造) 岩层中常找到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 (2)沉积岩 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 石灰岩、砂岩、页岩 岩层和化石是 记录地球历史 的 “书页”和“文字”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固结成岩 外力作用 (裸露岩石 沉积岩) 外力作用 沉积岩 ——— 石灰岩 石林 沉积岩 ——— 砾岩 back 沉积岩 ——— 砂岩 沉积岩———页岩 油页岩 化石 风化物 搬运 堆积 侵入型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变质作用 风化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已成岩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 高温、高压条件下 (3)变质岩 (原有岩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大理岩 板岩 片麻岩 石灰岩 页岩 花岗岩 举例: 变质岩———片麻岩 变质岩———大理岩 back 变质岩———板 岩 1.岩石的类型 岩浆岩 只能由岩浆直接生成 如花岗岩(侵入岩)和玄武岩(喷出岩) 侵入岩坚硬致密,喷出岩有气泡 沉积岩 外力作用生成,如石灰岩 有明显层理,可能含有化石 变质岩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 如大理岩 2.地壳的物质循环 侵入型 喷出型 岩浆岩 岩石风化碎屑 岩浆 沉积岩 变质岩 高温高压变质作用 高温高压变质作用 风、流水等外力作用将岩石碎屑物由高处搬运到低处沉积 接触岩浆后重融、再生 固结 成岩 变质岩 岩浆 冷却凝固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重熔再生 重熔再生 重熔再生 2.地壳物质循环 风化物 搬运 堆积 侵入型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