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长、内容比较多、头绪比较乱的历史阶段,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搞混淆。本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胜利阶段一一解放战争时期。这一历史时期从战争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围绕战争展开历史的画卷,以便深刻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仍然停留在史实本身,而缺乏对这段历史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把握。另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历史概念也很难一下子就能弄懂,特别是在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方面可能是一知半解。但是,高中生正处于由感性思维逐渐过度到理性思维的阶段,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分析,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在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情感认识。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知识目标】 识记: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的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理解:中国革命两个步骤的关系;中国人民是如在这条道路上何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呢?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能力目标】 通过回顾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使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科学精神】明确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 【公共参与】明确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积极参加实践,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的历史任务;中国革命两个步骤的关系。 难点:选择复兴之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流程: 环节一:导入 回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前所未有的变化?通过本课学习,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将明确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我们要通过第二课的学习来探索。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们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两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本节内容: 一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悲怆历程 二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三 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新民主主义革命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环节二:讲授新课 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 1948年8月,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美国与中国关系白皮书》给与了这样的回答,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中国的人口太多,没有饭吃;第二,西方新思想的传入激起了“骚动和不安”。 请问这样的分析是否正确? 自主学习: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2.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间、标志性事件 3.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结论一: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