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68659

统编版(2019)语文必修上册 7.2《归园田居(其一)》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2次 大小:243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2019,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
  • cover
《归园田居》(其一)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 3.把握全文以“归”为线索,通过诗中的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方法: 诵读品味法、问题研讨法、自主探究法、拓展延伸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解题 首先来看题目,题目是“归园田居”。我们都大致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但是都无法从语法角度进行清楚的解释。一般的读法是“归园/田居”,似乎“归园”是一个意思,“田居”是另一层意思。其实不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袁行霈先生经过考证,认为:“园田居”乃渊明之一处居舍(另有“下泽田舍”等),其少时所居,地近南山,即庐山。他二十五岁前后离开此处,至五十五岁方重归“园田居”,大约三十年也。按照袁行霈教授的观点,题目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归/园田居”,应该是一个动宾短语。文本中还有一处旁证就是诗句“守拙归园田”,后面一句是“方宅十余亩”,上句的“园田居”和下句的“方宅”构成了衔接。本首诗正是围绕“归”和“园田居”展开的。 三、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 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 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家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而充实的隐居生活,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 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四、诵读 1、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羁鸟 荫后檐 暧暧 墟 吠 桑颠 樊笼 五、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听名家范读。 2、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3、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提问:“归 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六、探究、合作 以“归”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具体分析 从何而归?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为何而归?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