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868699

中图版(上海用)第一册 专题15 海洋 课件(25张PPT)

日期:2025-10-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30580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图版,上海,一册,专题,海洋,课件
  • cover
准备活动1:回忆全球气压带风带模式图及其季节移动规律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南信风带 东北信风带 气压带、风带模式图(课本第83页) 60°S 30°N 0° 30°S 60°N 90°N 90°S 准备活动2:一张白纸,如下图所示,先对折再打开,挑选半部分完成南太平洋海区洋流模式图,其中洋流要注明成因及性质 澳大利亚 0° 南美洲 南赤道暖流 风海流(东南信风) 西风漂流 风海流(西北季风) 秘鲁寒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A B 0° 陆 洋 陆 0° B A 低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高空 表层 1960年雅各布.皮叶克尼斯发现赤道太平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面水温差异,在正常情况下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信风到达西太平洋时,受到较暖洋面的影响而上升再向东运行,如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流,称为沃克环流 沃克环流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 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 气候炎热干燥 气候湿润多雨 沃克环流 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由于这种现象对沿岸渔民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在圣诞节前后往往是最严重的时候,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厄尔尼诺(西班牙语“圣婴”) 厄尔尼诺现象 发生时期:每隔4~7年,当年10月至第二年的3月 产生原因: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北季风,削弱秘鲁沿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 南赤道暖流向西流动势力减弱,暖性海水以赤道逆流的形式向东蔓延,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上升 南美太平洋沿岸秘鲁寒流涌升减弱 三个“减弱”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 海水水温升高,蒸发旺盛,气候变得湿润,沿岸出现暴雨和洪涝频率增加 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 海水水温变低,气流下沉,降水减少,出现干旱灾害 南美太平洋沿岸因涌升海水减少,水中浮游生物骤减,鱼类因缺乏食物而大量死亡,以鱼类为食的鸟类也会因饥荒致死 对于海洋生物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 “ 拉尼娜”的字面意思是"圣女",它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表现为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拉尼娜多数是跟在厄尔尼诺之后出现的。“哥哥走了妹妹来” 拉尼娜现象成因: 东南信风增强,南赤道暖流强度变大,南美太平洋沿岸秘鲁寒流涌升减弱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 比往年更加干旱,出现干旱灾害 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 海水水温增温,降水比常年多,台风次数增加,沿岸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对于海洋生物的影响: 秘鲁沿岸海水涌升补偿流增加,,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繁殖,使渔民们丰收 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 2.23 地理默写 1.右图洋流模式图存在于哪些海区? 2.右图中风海流有哪些? 3.右图如果是北印度洋季风环流,此时是北半球什么季节 4.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 5.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B A D C 海洋资源的开发 海洋资源的开发 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 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 海洋权益 海洋矿产资源 石油 天然气 锰结核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填海造陆,建设国际机场 日本大阪关西国际机场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海权论”———马汉 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海洋权益 邻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示意图 练习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