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中国的地理差异 (1)气温: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南部长夏无冬,北部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1、1月份0℃等温线 2、有无结冰期分界线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4、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5、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6、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7、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8、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9、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四大区域。 第六章 北方地区 6.1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黑土地,黄土地 1、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与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mm,属于半湿润区,三江平原除外 为湿润区。 4、土壤: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被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农业发展条件:优势: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劣势: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灌溉水源不足,且集中于夏季,春旱严重。(气温回升快,蒸发强,春季降水较少) 2、主要的农作物:北方地区降水较少,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3、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1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2)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根本途径。(3)修建水库,调节降水季节变化大的问题,是解决华北平原春旱的有效措施。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东三省的位置及范围;东临长白山脉,西临大兴安岭,北临小兴安岭,南临渤海。 2.图上找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辽河、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的位置; 4.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其山河大势。 4、东三省的气候及其主要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温暖短促。气候冷湿(原因:①纬度高、气温低;②气温低,蒸发小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5.东三省农业的优势与不足;优势: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②雨热同期,适合农作物生长; 不足:①纬度高,气温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②春秋季节,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 6.东北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解决措施: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7.东北三省主要的湿地: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功能: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 8.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①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②地广人稀,本地粮食少;③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9.东三省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a、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b、海路交通便利c、科技力量雄厚d、工业基础好。 10.东北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 11.东北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解决措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