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92078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4982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统编,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
  • cover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把握诗词大意,背诵古诗词,学习鉴赏宋词的技巧。 2.感受宋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第13课我们学习了五首唐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宋词,一起来感受飞扬着轻灵,蹁跹着缠绵,氤氲着温柔的宋词之美。 浣溪沙 一、知人论世,走近词人 1.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宰相词人”之称。其词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工巧凝练,意境清新,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悠游、离愁别绪,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今有《珠玉词》存世。 2.背景介绍 晏殊生于承平之时,少年得志,后官至宰相,政事之外,过着“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的生活,征歌逐舞,以诗酒消遣。这样的地位、生活、思想感情,决定了他的诗词作品如珠似玉,温润秀洁,字里行间只有些许淡淡的闲愁。本词所抒发的就是悼惜残春之感。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作者,让学生对词人和作词背景有了一个初步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词意,把握词人的情感。 二、读通,感知词作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1)教师范读《浣溪沙》,同桌互读,感知词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师指导:诵读时应有婉转低吟的语气,读起来有种淡淡的忧伤。阅读时要抓住“曲”“一”“气”“旧”“下”“几”“可”“落去”“燕”“径”等仄音来读,这样整体的韵律感就出来了。 2.读懂诗词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词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3.读出意境画面 提示:阅读要读出情味,边读边体味,边体味边想象,尝试还原词句呈现的画面,想象词人当时的情态。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词作韵律和节奏,读出情味。同时初步感知词作内容,为下文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 三、品读,揣摩词人之意 设问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哪些景物来写? 预设 选了酒、亭台、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来写。 设问2:词人借助这些景物,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预设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落”是伤春,流露了对繁华易尽的“无可奈何”;“燕来”则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中,透露出某种生活哲理。) 小园香径独徘徊。(“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词人生出无限的悲凉。“徘徊”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和对年华易逝、美好不再的怅惘、伤感及孤独寂寞之情。) 设问3: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预设 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 设问4: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预设 “新”与“旧”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与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或“去”与“来”对比。好处:“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师小结:这首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根本原因在于情中有思。本词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景象,却有哲理的意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