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9535

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4.16《祸兮福兮》(语文版必修5)

日期:2024-06-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2716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4.16,祸兮福兮
  • cover
(课件网) 祸兮福兮 《老子》 周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各个阶级都在转化,新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新型的士,其来源很复杂,属于中间阶层,在统治阶级的最下层,同人民比较接近。士的地位虽低,却大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他们中间有的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有的则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才。在学术流派上表现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农家、纵横家等。 百家争鸣 当时诸侯无不礼贤下士,延揽如恐不及。士这个阶层极为活跃,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孟轲、荀卿,墨家的墨翟,法家的商鞅、申不害,农家的许行、陈相,纵横家苏秦、张仪等,都是在这一社会变革中先后以学者或政论家面貌出现于政治舞台的。他们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从代表各自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出发,对政治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和主张,并且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形成了新的局面。 老子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 据说老子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他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著有《道德经》五千言,但经考证是后人或老子同时代稍后的人根据老子的言行编纂的,又名《老子》,基本上概述了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传说与简介 他在世界上较早提出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他又是现实生活中一位特立独行的奇人,为人处世卓尔不群,在当时和后人的心目中包裹着浓厚的神秘色彩,神化传说中的太上老君指的就是他。 老子“神龙见首不见尾”,令人好奇。最有代表性的记述是关于孔子求见老子的故事,老子对儒学理论进行了一番鞭辟入里的鞑伐与批判。孔子默默无言回来,三天没有给学生讲课。学生怪问,孔子慨叹:我见什么人做什么事都能猜测揣度其用意,“至于龙,乘云气,游太清,吾不能逐也。今见老子,其犹龙乎!”老子使名满天下的孔丘张口结舌,“神错而不知其所居也”。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 “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生成、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 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斯:则,就。恶:丑,长得难看。已:表示确定语气。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形:在比较和对照中显现出来。盈:呈现。 课文第一章 美与恶,有和无,难和易,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相对的概念,本章意在说明事物都是相对而存在的。推而广之,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着一个对立面。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一切事物中都包含着相反的动向,这就是道家所说的“反者道之动”:客观规律总是驱使着事物向它的对立面转化,虽然细微但却绵延不绝地持续着。 课文第二章 “圣人执一为天下式。” 执:坚守。一:指自身。式:表率,标准。 “执一”就是坚守自身,也就是老子所主张的“无为”,因为事物包含着对立面,“无为”的态度也就会得到“无不为”的效果。所以做天下的表率,并非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