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902067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9374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独尊,PPT,34张,课件,儒术
  • cover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 ) A 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 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 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 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 ) A、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B、儒家提出了“君权神授”的理论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出现与形成的?秦朝时,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请用史实说明。 鲁 壁 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内。据说是秦朝时孔子第九代孙孔鲋藏《论语》等儒家经典的墙壁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 学习目标: 掌握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知道西汉教育制度初步建立的概况。 一、从“无为”到“有为” 无为而治(道) 原因 表现--休养生息政策 影响 --积极影响 -- 消极影响 “有为” 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形成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 受赏识、为官;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特点:糅合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家的思想。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观点: 目的: 评价: (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统一维护政治的统一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并说明理由。 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人之为人,本于天也。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材料三: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观点: 目的: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 (材料一〕?儒家学派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三纲是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 〔材料二〕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观点: 目的: 三纲五常 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 “三纲五常” ———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