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902888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29张PPT)+4个视频素材

日期:2024-05-07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1121541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确立,课件,29张
    (课件网)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Part1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不意味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建国初期党面对的四大考验 四方面的考验 1 2 3 4 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四方面的考验 毛泽东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发言 时间:1949年-1956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内容: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 化 三 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改造 发展生产力 个体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革生产关系 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一:新中国之初,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 材料二: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党可以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材料三:新中国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 材料四:1950年,中国通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结合材料,分析从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联欢 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3.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Part2 在艰辛探索中前行 【思考】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全盘否定斯大林执政时的各种理论。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进行了全盘否定,摧毁了苏共意识形态的核心与支柱,破坏了苏联社会高度统一的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主导的价值观,开启了社会意识深刻分化的进程。 赫鲁晓夫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三和"理论,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 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毛泽东 思考:中国如何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1.崭新的历史课题.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克思列宁基本原理 + 苏联经验教训 + 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2.强国序曲———党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