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921285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4647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解析,山东省,Word,原卷版,试题,历史
    _____ 兖矿一中高三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 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可知汉代 记述 出处 赵过“用耦犁,二牛三人。” 《汉书·食货志》 二牛曳引,前有一人拉着牛辔导牛,后面一人扶犁耕作。 王莽“新朝”牛耕画像石 二牛驾犁,一人扶柄耕作,但无牛环牛辔和牵牛人。 东汉牛耕壁画 A. 精耕细作实现质的突破 B. 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C. 犁耕技术得到不断提髙 D. 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书》中牛耕是“用耦犁,二牛三人”;到王莽时期是二牛二人犁耕法;到东汉时二牛一人犁耕法,从材料信息可以说明汉代犁耕技术不断进步,故选C;精耕细作是一个延续过程,材料看不出质变的表现,A错误;小农经济在材料中未体现,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牛耕普及,D错误。 2. 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绣、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可知 A. 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B. 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 C. 最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 D. 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不同的地区喜欢不同的瓷器,由此景德镇的某些窑厂便专门生产某种瓷器,这说明市场需求的差异推动了制瓷业的发展,故选B;材料说的是人们的喜好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而不是制瓷业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排除A;材料只说了景德镇一个地方瓷器的发展状况,没有比对,故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清时期才产生,南宋时期的手工业在经营方式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D项说法错误,排除。 3.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 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 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C. 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D. 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C 【解析】 【详解】明清时期虽然存在农产品商品化趋势,但农家副业仍占辅助地位,排除A;明清时期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材料表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由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生产受到了排挤,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手工业加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 4.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 A. 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 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D. 封建伦理道德被徽商强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商发展的封建性特征,指出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可见该材料意在强调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缺乏根本动力,故选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发生逆转,商人的社会地位特别是政治地位低下,故AC两项错误;封建伦理道德被徽商强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排除。 5. 1715至1787年间,法国海外进口商品增加10倍,出口商品增加7至8倍。英国在1698至1775年期间进口和出口商品都增长500%以上。此时两国贸易增长得益于 A. 鼓励海盗行为 B. 商业革命推动 C. 工业革命扩展 D. 经济垄断模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判断英法出现进出口贸易大增的情况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工业革命爆发前,应该与商业革命的推动有关,故选B;海盗行为应该不会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排除A;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展,经济垄断模式是在第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