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92910

2011年高一物理全案:5.1《牛顿第一定律》(鲁科版必修1)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36659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1年,高一,物理,全案,牛顿第一定律,科版
    (课件网) 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构成了牛顿经典力学的核心。而本节要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又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乃至整个动力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 教材把本节安排在第六章第一节,前面五章的内容分别是运动学和力学知识,这样安排就把学生由表面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感性认识引入到物体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运动的思考中来,且符合高一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本节的特点是教材内容以大量的文字陈述,没有涉及到数学计算,着重物理学史教育、理想化实验思想和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的熏陶。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知识与技能】 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 2、通过介绍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三维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已经学习过,但还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次上,在高中阶段学习中,除了要保持新鲜感,还需加大思维强度,注意知识的深化和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的教育,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有更深的理解。 三、教法学法 教法: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 猜想与假设,设计与论证、归纳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运动的原因???   卫星按预设轨道运动   控制卫星的运动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物体为什么会运动呢???? 1、亚里士多德(公元前4世纪)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二)、历史回顾 如何用实例反驳“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呈现了两个常见的力和运动关系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1.桌面上的书,推一下,动;不推,就不动。 2.平直路上骑自行车,用力蹬,车前行;不蹬,车停下来。 介绍斜面实验装置 演示斜面实验 模拟无摩擦情况下的斜面实验 2、伽利略(16世纪) “当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没有碰到任何阻碍时…它的运动将是匀速的,并将无限继续进行下去,假如平面是在空间无限延伸的话。”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理想实验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一种科学思想方法。 (二)、历史回顾 研究方法:实验+推理 3、笛卡尔对伽利略观点的补充和完善 (二)、历史回顾 把伽利略的观点推广到更理想的情况,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改变原来的方向。 站在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基础上,用简洁而全备的语言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4、牛顿的总结 (二)、历史回顾 (三)、通过具体实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1、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原因”引题: 针对理想斜面实验提问: ①、小球为什么能从斜面加速滚下? ②、光滑平面上小球怎样才能停下来?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语言总结前人的观点 4、感受前人的伟大,指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牛顿第一定律的简洁和完备,它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促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