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92976

2011高一历史学案: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人民版必修1)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1次 大小:410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1,必修,人民,趋势,多极化,格局
  • cover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内容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 2.认识美苏之间的“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3.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4.简要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了解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表现。 5.叙述中国振兴所历经的阶段与概貌,说明不结盟基本情况。 6.概述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 7.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增强振兴中国的使命感。 8.了解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9.了解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10.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 [整体感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发展的历程。本专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内容:1、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2、战后的20世纪60、70年代,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已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这支独立的国际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大,各种力量的整合,对两极格局构成了有力的冲击。3、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的结束,一超多强的形成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的曲折发展。 [知识清单] 一、美苏争锋(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形成的背景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②实质:美、苏两国为主导。 ③影响: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新的世界格局所取代。 (2)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推行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政策;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之相抗衡的国家,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冲突,两国矛盾加剧。 2、“冷战”格局的形成 (1)含义:指美苏两大集团采取除战争以外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敌对行为。 (2)“冷战”政策的形成过程: ①“冷战”的序幕: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杜鲁门主义出笼做舆论准备。 ②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这篇咨文的内容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内容: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极权主义”的威胁,要求国会在1948年6月底以前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影响: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特点: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作为幌子,来掩盖全球扩张的目的。 ③马歇尔计划的出台: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目的: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实质: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影响: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苏联的反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 ⑤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1949年,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3、“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特点:全面“冷战”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