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932923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22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课时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5-10-27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17105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苏教版,解析,作业,课时,应用,化合物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作业21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B ) A.铜质地漏具有独特的杀菌功能,能较好抑制细菌生长 B.明矾溶于水得到氢氧化铝胶体,起消毒、杀菌的作用 C.铁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袋内的抗氧化剂 D.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以制造照明弹 解析:铜是重_é???±????é??é???±?_盐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细菌,A项正确;明矾溶于水得到Al(OH)3胶体,该胶体可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不能消毒、杀菌,故B项错误;铁粉具有还原性,易与氧气反应,可作食品抗氧化剂,故C项正确;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以用于制造照明弹,故D项正确。21cnjy.com 2.下列操作中,不会发生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C ) A.无水氯化铜固体溶于水 B.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C.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D.硫酸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解析:无水氯化铜固_??????????°???????_成绿色的氯化铜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故B不符合题意;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与铜不发生反应,溶液颜色无变化,故C符合题意;向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颜色变为黄色,故D不符合题意。 3.选择合适试剂完成甲、乙两组实验。 甲组:检验含Fe3+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乙组:检验含Fe2+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下列试剂及加入试剂顺序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 解析:甲组,在Fe_3????????¨??????_件下检验Fe2+,要排除Fe3+干扰。所选试剂具备下列条件:一是能与Fe2+发生有明显现象的反应;二是与Fe3+不反应。只有酸性KMnO4溶液符合条件:5Fe2++MnO+8H+===5Fe3++Mn2++4H2O,实验现象是紫色变浅(或褪去)。乙组,在Fe2+存在的条件下,检验Fe3+,用KSCN溶液检验Fe3+,Fe2+无干扰。21·世纪*教育网 4.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FeSO4可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向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21教育网 C.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成血红色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Fe3O4 解析: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生成FeSO4,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会变成血红色。21·cn·jy·com 5.Na、Al、Fe、Cu是中学_?????????é??è?????_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B ) 解析: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_?°??°§???é????????_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生成金属钠,A不符合题意;铝与氧气化合生成氧化铝,氧化铝不溶于水,不能直接转化为氢氧化铝,另外氢氧化铝也不能直接转化为铝,B符合题意;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与锌反应生成铁,C不符合题意;铜与氧气化合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 ,硫酸铜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D不符合题意。2·1·c·n·j·y 6.“百炼成钢”是指反复将炽热的生铁在空气中锤打,转化为坚硬的钢,其实质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2-1-c-n-j-y 解析:A项发生反应:_2FeCl2_+Cl2===2FeCl3,正确;B项发生反应:Fe+2FeCl3===3FeCl2,正确;C项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而Fe不与NaOH溶液反应,正确;D项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时会发生分解最终生成Fe2O3,错误。21*cnjy*com 7.在硫酸铁溶液中先加入a 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入b 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 g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