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933238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乘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286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乘法
  • cover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通过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感受加数相同的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自学单,课件。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说出乘法中的乘数,在加法算式中表示的具体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孩子们,明天我们就要去永川乐和乐都研学旅行了,大家开心吗?(生兴奋回答“开心”,那我们一起看看,里面都有哪些好玩的项目,从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课件呈现教材第46页主题图,让孩子有序观察,发现并口头提出几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如: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为完成自学单上的题目作铺垫。 二、感知相同数相加的特点,渗透乘法的意义 (一)小飞机图 1、教师:请大家拿出自学单,认真看看第一幅图———小飞机图,先数一数,圈一圈,再填空。 2、展示交流: 教师:请一名孩子说说,每架小飞机上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都是3人。 教师:那你们写的算式里面,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加数相同,都是3. 教师:这是我们在一年级学过的什么知识呢? 生:同数连加。 教师:共有几个3相加呢? 学生:5个3相加。 (设计意图:1、将新旧知识进行连接,使新知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同时让孩子能说出几个几相加,渗透乘法的意义,使之贯穿全课始终。 2、对比主题图和加法算式进行分析,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感知3是相同的加数。) (二)小火车图 1、教师:小火车里的同学们玩得也很高兴呢!请大家数一数,圈一圈,再填空吧。 2、展示交流,放手让孩子说说,小火车里每节车厢的人数有什么特点?共有几个6相加。 (设计意图:1、体现“让学”思想,一个孩子说不清楚,多请其他同学补充,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反复多让学生说清楚图和算式的意思。 此处教材的编写,由完整的“5个3”,过渡到“( )个6”,难度适当提高,让学生初步感知,“4个6”里的“4”表示的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教师在学生交流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意义。) (三)过山车图 1、教师:最刺激的要数过山车了!请大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再填空。 2、全班交流,促进学生对“7个2”的提炼和具体意思的理解。 3、教师:谁能说说在写算式7个2相加时的感受呢? 学生:很麻烦。 教师:想象一下,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一点,是10个2相加,20个2相加,写起来方便吗? 学生:不方便。 教师:那现在你有什么感想或需求吗? 学生:如果有一种简单的算式来表示就好了。 (设计意图:从自己写算式,到展开想象,让学生体验到用加法表示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不方便,从而产生学习新的表示方法的需求。) 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 明确乘法的意义 乘法算式的读写 教师:7个2相加写起来确实比较麻烦,在数学上,我们可以从相同的加数里面,派出一个作为代表就可以了,板书:2, 然后去数一数,相同加数2的个数是几,板书:7, 大家想想,2和7的中间,还能用加号连接吗? 学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不能呢? 学生:结果不等于14了。 教师:所以呀,聪明的人们就把“+”斜过来写成“×”,这样就得到一种新的算式“乘法”,完成“2×7=14”或者“7×2=14”,这两个算式都表示“7个2相加”。 教师:说说你喜欢哪一种表示方式,为什么? 学生:乘法算式,因为很简洁。 教师带领全班齐读乘法算式。 教师:加法算式里没有7,乘法算式里的7是怎么来的? 学生:是相同加数2的个数。 认识乘号、乘数、积 教师:既然加法里面“+”叫作加号,大家猜猜,乘法里面“×”叫作什么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