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版本:人教版 年级:高中二年级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教学目标 掌握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代表性思 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影响等内容 理解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 展的以及他们思想的进步性、局限性等内容 学习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 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一、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明清之际国内外形势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1、明清之际:明末近百年到清初近百年约二百年左右的 时期(明朝万历元年到清朝乾隆中叶) 明清之际 国际: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国内: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 程朱理学日益僵化,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国内形势 理解突破 明清时期的文化政策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和束缚,同样也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 反封建思想的产生是明清时期政治经济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必然要求 二、明清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李贽 温陵居士 明末 (1527-1602) 黄宗羲 梨洲先生 明末清初 (1610-1695) 顾炎武 亭林先生 明末清初 (1613-1682) 王夫之 船山先生 明末清初 (1619-1692)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毕业答辩总结2 1.“离经叛道”的李贽 李 贽 (明代晚期) 李贽(1527-1602),明代后期思想家,福建泉州人。号卓吾,曾公开以“异端”自命。26岁中举,以后20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万历八年(1580)辞官,依靠朋友接济先后寓居湖北黄安、麻城和直隶通州等地,专心从事著述和讲学。75岁时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入狱,在狱中自刎而死。代表作《 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怎样的 “异端”思想? 材料1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2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人也,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 ———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判断标准。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怎样的 “异端”思想? 材料3 “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 材料4 阳为道学,行若猪狗。———《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5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夫私者,人之心也。人 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怎样的 “异端”思想? 材料6 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材料7 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夫所贵乎明王者,不过以知人为难,爱养人才为急耳。今观娄、郝、姚、宋诸贤,并罗列于则天之朝,迨及开元,犹用之不尽。 ———李贽《藏书》卷五十六 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 [学思之窗](教材P17)李贽写的这封信,说明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提示: 李贽在信中讽刺、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反映了明后期,社会政治腐败,官场污浊,道学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