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960051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3课《聆听 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7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291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3课
  • cover
新人音版六年级上册 《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 【作品分析】 《魔法师的弟子》是一首音乐交响诗,法国作曲家迪卡斯创作于1897年。它由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序奏部速度较慢,8/9拍。谐谑曲由序奏部第二个动机演变而成。生动地描绘了扫帚拎水的情景。财时也使人联想到魔法师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态。然而,稍过片刻,谐谑曲主题再次奏响,情绪更为激烈,气氛更为紧张,象征扫帚积极行动,轮番取水,流水滚滚而来,不可阴挡。结尾部分由钢管奏出号角性的音调,表示魔法师回来了。于是恢复与序奏部一样的慢速度,象征魔法师急念咒语后,扫帚立刻停止行动,一切回归平静,最后,乐曲在安宁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目标】 1.聆听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哼唱并记住第二部分的音乐主题"扫帚拎水"。 2.听辨乐曲的主题音乐及主奏乐器的音色; 3.通过聆听乐曲,知道节奏、速度、力度与主题情绪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4.通过聆听乐曲,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感悟交响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乐曲,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乐曲,听辨乐曲中个别乐器的音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童话故事伴随着你们一起长大,你们都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呢?(生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这是由法车作曲家迪卡斯于1897年创作的,讲的是:魔法师的弟子趁师傅外出的时候,偷偷摆弄师傅的帽子,还对扫帚施了魔法,结果搞得水漫金山,十分狼狈。这首乐曲生动活泼,富有戏剧效果,又名《小巫师》。同学们,老师的介绍,你们一定对乐曲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乐曲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入到了一个神秘的气氛中,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二、分段欣赏 (一)聆听第一部分:序奏 1.播放序奏音乐 师:刚听到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阴森、恐怖、可怕、神秘、安静) 2.这一部分的音乐分别使用了小提琴和单簧管来演奏,突出了魔法师在施展魔法的神秘气氛。下面我们结合着背景画面,再来感受一下。 3.再次聆听 师:想到了什么?(魔法师轻声嘟哝,念咒语的情景) 速度?(较慢) (二)聆听第二部分 导语:接下来的音乐主题使用了我们较熟悉的木管乐器,把魔法师弟子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来听一听。 1.播放第二部分主题 师:利用大管乐器中大管的主奏和其他管弦乐器的结合,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魔法师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态,这段音乐主题多次使用了顿音记号"▼",使得乐曲风趣、活泼。 2.师生聆听第二部分音乐主题 3.学唱"扫帚拎水"主题 师:刚才老师分别用不同的速度来展现这段音乐主题,下面我们来用"beng"这个音(ppt出现"beng")和老师一起学习、体验这段主旋律。 4、再次演唱主旋律 5.完整地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通过演唱,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这段音乐的主题印象更为深刻了。这段主题在第二部分乐曲中中重复出现,并且经过多次的变化,使得故事情节更为生动,有趣。下面我们就来完整地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播放视频音乐第二部分 (三)聆听第三部分 同学们,乐曲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小巫师该如何收场呢?由铜管乐吹奏着号角性的音调,预示着魔法师回来了。(点击播放) 1.聆听由铜管乐吹奏的号角声 师:号角性的声音告诉我们魔法师回来了,魔法师解除了魔法,水也渐渐地退去了,我们再来聆听一次由铜管乐吹奏的号角声 2.再次聆听号角声 小徒弟惭愧地在师父面前低下了头,乐曲又回到了最初的缓慢拍子。《魔法师的弟子》的灵感来自于歌德的童话诗篇,它以管弦乐诙谐曲的形式,在古典音乐严谨的架构下,引出了风趣幽默的音乐,活泼、生动,充满了魔力。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米老鼠这位首屈一指的大明星,有板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