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968306

陕西省汉中市部分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11436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解析,陕西省,试题,Word,原卷版,历史
    _____ 汉中市部分高中2020—2021学年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一)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讨论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结合所学,“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C. 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D. 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2.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A. 诸家思想日益趋同 B. 儒学地位逐步提升 C. 统一成为诸子共识 D. 诸子认同民本思想 3.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 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 英雄、侠客、隐土、君子 C. 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 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4. 《两汉三国学案》卷九记载:“夫汉家以经义断事,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义以决之。”这表明 A. 儒学统治地位的已确立 B. 儒学运用于国家政治生活 C. 汉代社会秩序较混乱 D. 儒家理念成为日常行为规范 5.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 A. 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 B. 战国时期法家思想 C. 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D. 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6.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当指 A. 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 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 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 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7. 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唐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强调 A. 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B. 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D. 佛道兴盛冲击儒家伦理道德 8. 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旨在强调 A. 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 B. 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 C. 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 D. 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 9.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绝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 心外无理 B. 心即理也 C. 格物致知 D. 发明本心 10. 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①重建儒学信仰 ②人人都有良知 ③无私则无心 ④道德自我完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1.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中所说的“异质”(  ) A.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B.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 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12. 李贽承认个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