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969530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24张ppt)

日期:2024-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46173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编版,九年级,语文,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 cover
水调歌头 苏轼 1、品读作品的语言 (重点) 2、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 明标 助读资料一 苏轼: 字 ,号 ,眉州眉山人。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又贬谪惠州、儋州。与父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唐宋八大家: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子瞻 东坡居士 韩愈、柳宗元、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词是由诗歌演变而出的一种韵文文体,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词。词牌是词的格式名称,是指词所配的乐调,而不是词的题目。大部分词的内容与词牌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在词牌下还要写上词题,以概括说明词的内容。 词一般分为两段,前段称“上片”、或“上阕”,后段称“下片”或“下阕”。 助读资料二 写作背景:苏轼和弟弟苏辙情谊深厚。写此词之时,他宦途失意,贬官密州,心情抑郁。这时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助读资料三 独学感知 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疏通词意。 要求:1.自由朗读,同位互读。 2. 疏通词意后,同位交流。 时间:6分钟 朗读训练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朗读训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作背景 :序言中,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水调歌头 苏 轼 小序 交代了本词的时间和目的。 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一句,请说说你的理由。 例:我喜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它写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品读赏析 要求:先独学3分钟,再组议2分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运用了拟人、反问的手法。这一问似乎是对月亮的埋怨,责怪月亮故意作弄人,给人增添离愁,其实是抒发了词人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惆怅和对亲人的怀恋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蕴涵了人生哲理,即人世的聚散离合如同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是必然的规律。 作者自我排遣的内心的遗憾,表达了词人心胸开阔旷达的一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词人对自己政治遭遇的抚慰,也是对亲人的劝导,同时感情也升华对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豁达的胸襟与乐观豪迈的情怀。 词人的情绪变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政治苦闷 想摆脱苦闷 内心矛盾 不再矛盾 怀人无法入睡 诘问、埋怨 自我排遣 化思念为祝福 小结 《水调歌头》上阕写对月饮酒,下阕写对月怀人,既反映了作者宦海失意时的思想苦闷,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以豁达的胸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