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9725

题画兰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07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题画
  • cover
  《题画兰》教学设计 《题画兰》是清代诗人郑燮的一首咏物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兰花而题写的。全诗以兰花为物象,描写它生长于山岩的顶处,香气飘散四溢,尤以突出岩石和岩缝中,美好的花香馥郁芬香,赞美了兰花不与“浮云游尘”为伍,卓尔独立的品性。借兰花之名表自己之志———坚持操守,淡泊自足,追求个性自由。本诗如郑燮所写众多兰、竹、石之诗一般,将诗文书画巧妙结合,通过寓托手法,表达高人隐士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为后世之艺坛、文坛、画坛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设计理念】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灿烂文化的传承是基于对古诗的热爱,对诗人的敬重之上的。一个优秀的阅读者不仅仅是读一首诗,教一首诗,而应该将它作为一种载体,通过阅读、教学来增加古诗的宽度、厚度、深度。本案设计以“欣赏一组画、走进一个人、学习一首诗、了解一段史、感悟一片情、习得一种法、爱上一门课”为解读要领,指导学生研读古诗本身意象,深层意境,从而拉近与古诗的距离,与诗人的距离,在声声朗读吟诵之中爱上古诗。   【教学过程】   一、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1、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公元1747 丁卯)      《兰石图》(公元1749 己巳)      《墨兰图轴》(公元1754 甲戍)      《兰竹图轴》(公元1758 戊寅)      《山顶妙香图轴》(公元1758 戊寅)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都是谁画的?(郑燮)看到这些图有何感受?      生:略    3、简介诗人,揭示课题。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是清代历史上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画以竹、石、兰蕙为最工,天趣横溢,神理俱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春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板书课题)   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    1、自由读诗,文通字顺。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二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三读古诗,借助插图,了解诗中大意。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本诗语言明白流畅,通俗易懂,疏通诗意应着力在自由大胆表达上。)      兰花本是山中之草,它生长在山顶、岩缝、高崖之颠,香气飘散四溢、沁人心脾,被誉为“天下第一香”。尤以突出岩石、深深的岩缝中的美好花香更为馥郁芬芳,浓香扑鼻。并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进行挽留。    6、再读古诗,把握本诗整体意象,基本情调。      预设:a、兰花生长环境恶劣……         B、兰花香气无与伦比…..         C、兰花品性高洁,非凡脱俗……         D、兰花深受诗人钟爱……   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一)看兰     1、作为“三绝诗书画”的板桥画风活泼奔放,挺拔沉雄,冲破了绘画发展的一切清规戒律,开启了一代绘画新风。来,擦亮咱们的双眸,仔细看一看他所画之兰,你看到了什么?     2.反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      生:我看到了兰花生长在千山叠峰之顶,岩石缝中,环境十分恶劣。可是它却显得那么茂盛,有生机。      师:好一幅具有生命力的兰花,请读———(课件)身在千山顶上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