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试二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国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两季有时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与此直接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A.快行冷锋 B.准静止锋 C.暖锋 D.反气旋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明显高于郊区,热岛效应更为 显著。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郊区人口减少 B.城市消耗能源增加 C.单位面积蒸发耗热增多 D.城乡局地环流增强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避寒旅游逐渐流行起来。据研究,一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0℃到22之间的地区.适合于作冬季避寒旅游的目的地。 3.我国冬季比世界上度地区偏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受副极地低气压的控制 B. 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南下 C. 东部沿海受到海流影响 D. 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 4.下列各组城市中,适合于冬季避寒旅游的是: A. 珠海、南昌 B. 南昌、贵阳 C. 哈尔滨、厦门 D. 厦门、三亚 5.沼气是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的新能源之一。就沼气开发利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比南方日照强,利用沼气时间长 B.北方冬季晴天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大 C.南方夏季降水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小 D.南方比北方气温高,开发利用条件好 读图1,回答第6题。 6.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 A.德干高原 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 D.伊朗高原 7.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海南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A.形成原因 B.形成源地 C.移动路径 D.移动快慢 8.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 大风雨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 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 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下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10.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12.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 A.太阳黑子增多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13.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下左图为“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某日14:0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上面左图中气温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5.上面右图中反映城郊间热力环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6~18题。 16.图中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在大陆西岸,长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8.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的天气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 下图为某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回答19~20题。 19.甲、乙、丙、丁四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甲、丙、乙、丁 20.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且一处位于海洋,另一处位于陆地,则甲地: A.位于海洋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