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第四节哲学和教育 老子———李耳 孔子 2016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67年 孔子生平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唐玄宗追谥为文宣王 ,宋真宗改谥号为至圣文宣王 . 清世祖再改定谥号为至圣先师孔子 . 历朝对其后裔皆有封号 .宋仁宗时 ,其封号为衍圣公 ,沿用至清代 .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 礼———孔子思想的基础 指西周实行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宗法制)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克己复礼”、“非礼勿言,非你 句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遵守礼,才能形成稳定局面,避免春秋时代的动乱 礼 评价 孔子推从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其保守的一面 另外,追求稳定统一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生活安定,具有积极意义 仁———孔子思想核心 核心 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世的最高道德标准 仁的做法,“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对苛捐杂税,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但仁爱有等级观念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董仲舒改造新儒学,西汉时成为正统思想,巩固封建国家的大一统 教育家孔子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开创私学,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进步了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教学内容———六经 诗、书、礼、易、乐、春秋 孔子思想被整理为《论语》 《论语 严渊篇》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不一样的孔夫子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 夫子去见卫灵公夫人,和夫子关系最微妙的的子路就不开心了(谁知道你们孤男寡女的在干什么?)赌咒发誓道:“我假若不对的话,天厌弃我!天厌弃我!”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公冶长)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听到就吐槽:”想两次就可以了。“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 “十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有像我这样又忠心又信实的人,只是赶不上我的喜欢学问罢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乡党) 食物颜色难看就不吃!没有一定调味的酱醋,不吃!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吃完了,姜不撤掉,但吃得不多。就是一个傲娇吃货 再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