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知识清单 一、武昌起义 1.背景 (1)物质基础:_____的发展,为_____准备了物质基础。 (2)阶级基础:随着_____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章炳麟、邹容、_____等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_____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 (4)组织基———兴中会:1894年,_____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 (5)政党基———中国同盟会成立:①时间、地点:_____年8月,日本_____。②纲领:“驱除鞑虏,_____,创立民国,_____”。③领导:_____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④机关刊物:《_____》。⑤性质:中国同盟会是_____统一的_____。 (6)政治基础:①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_____,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②革命党人深入湖北_____,做宣传组织工作。 (7)保路运动:①原因: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_____”,强行收回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②过程:四川组织_____起义,清政府急调_____新军入川镇压。③结果:造成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因消息泄露,形势异常严峻。 2.爆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_____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_____军械库。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占领_____三镇。 二、中华民国成立 1.成立民国 (1)成立:_____年元旦,孙中山在_____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2)都城:_____。(3)国旗:五色旗。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_____年春。 (2)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___;②国内_____一律平等;③国民有_____、居住、财产、_____、出版、集会、_____、宗教信仰等自由;④国民有选举权和_____;⑤确立行政、立法、司法_____的政治体制。⑥实行_____制,内阁总理由_____的多数党产生。⑦总理可以驳回_____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_____副署才能生效。 (3)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_____资产阶级性质的_____宪法,具有反对_____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1)执掌清政府政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清政府任命北洋军阀头子_____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_____,企图挽救危局。 (2)玩弄个人权术: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_____、_____,一面向_____提出议和。 (3)帝国主义支持:列强以_____威胁、外交孤立和_____封锁为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制造舆论,替袁世凯撑腰。 (4)革命阵营的分化:革命阵营中的_____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 (5)孙中山的退让:孙中山被迫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_____赞成共和,可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2.经过 (1)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_____宣布退位诏书,_____覆灭。 (2)逼迫孙中山辞职: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_____,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参议院选举_____为临时大总统。 (3)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_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被_____窃取。 3.辛亥革命的功绩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_____革命。 (2)功绩:①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制度。②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_____和_____的权利。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_____侵略势力。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点训练 知识点一 武昌起义 1.民主革命思潮兴起时,章炳麟撰书《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原因不包括( ) A.康有为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B.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制 C.康有为主张改革,反对革命 D.康有为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 2. 2001年发行的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币采用了人民英雄纪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