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01038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日期:2024-05-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140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 cover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51页: 1.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间隔排列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2.利用排列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排列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的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内在规律与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信心。 课时划分: 共计4课时 书本第48页例题、想想做做 1课时 书本第50页例题,想想做做 1课时 单元测试练习 2课时 第一课时 找规律(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要求: 1.让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 1.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师生准备若干圆片和小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找规律的问题? 指名回答,指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讨有关找规律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1.引导观察、了解图意。 出示课本第48页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指名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提出问题 提出题目三个问题,让学生再观察图中相关内容,并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问题。 (预想:学生可能不容易想出书上问题,可以谈话引导我们把这场景中的物体按他们排成的三行来看一看,每行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数一数每行两样物体有多少个 ) 3.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指名汇报结果。师将问题排列: 小兔子晒了9块手帕,用了10个夹子。 有7个蘑菇,有8只小兔子。 有12块篱笆,13根木桩。 提出:你了现了什么规律,先让学生能过比较,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组织全班交流。 (对教学语言的思考:我们发现的规律从数学角度上应该要有准确的表述,甚至是抽象的概括,可是对于孩子我们用形象语言教学效果要好,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而言我们数学训练语言是否还要停留在形象的水平上呢?所以这儿是否可以尝试这样的小结: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间隔着排成一行,如果排在两端的是同一种物体,那么它就比另一种多一个。) 4.教学试一试: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试一试。 (过渡语言:像上面我们发现兔子乐园中间隔排列的物体有这样的规律,那么在其他地方,一个隔一个地间隔排列的物体是不是也都有这样的规律?下面我们用小棒和圆片再来排一排,看一看。) 先让学生理解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操作,并思考问题中提问题的问题。组织全班交流。 5.想一想,你还能找出哪些有这样规律的事情。 三、想想做做 学生独立发现,小组交流,最后组织全班交流。 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全班说一说有多少个广告牌,并说明理由。 (说明:这里的排列情况和我们例题的规律是一样的,广告牌的个数应该比电线杆的根数少一。列式:25—1=24(个) ) 第2题::独立完成再全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