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018202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测试(原卷板+解析版)

日期:2025-05-0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49229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0-2021,测试,解析,卷板,单元,学年
    地表形态的塑造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会产生重大影响。读黄土高原和狮身人面像图,完成1~2题。 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C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B )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解析:黄土高原是由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但其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该处的风化和风蚀作用明显。 读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 B ) A.玄武岩分布区 B.石灰岩分布区 C.大理岩分布区 D.花岗岩分布区 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分布区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4.导致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图示地貌相同的是( D ) A.北美五大湖 B.湄公河三角洲 C.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D.“V”型河谷 解析: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作用的结果;湄公河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V”型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读下图,回答5~7题。 5.图中⑥处山地的成因为( B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 6.图中易形成陡崖,有利于开展攀岩活动的部位是( A ) A.② B.④ C.⑥ D.⑦ 7.造成⑦处易成谷地的原因是( C ) A.岩石坚硬 B.挤压力大 C.张力影响 D.侵蚀作用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由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⑥处为向斜,该处的山地是向斜成山,是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硬,不易被侵蚀,从而形成山岭。②处是断崖,地势陡峻,相对高度大,适合开展攀岩活动。⑦处为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读图,回答第8题。 8.甲处构造的形成及其上部缺失的地质过程是( A ) ①水平挤压 ②水平拉伸 ③地壳上升 ④地壳下降 ⑤外力侵蚀 ⑥外力沉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⑤ 解析:甲处发生弯曲,表明受水平挤压,顶部缺失表示地壳上升后遭到侵蚀,包含①③⑤三个过程。 读某地质剖面图,完成9~10题。 9.据图可知,该地先后依次发生了( D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运动 B.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解析:图中底部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说明最早有沉积作用;褶皱和断层说明有地壳运动;背斜顶部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所以先后顺序为先沉积后褶皱断层再被侵蚀。 10.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背斜形成的山 B.乙———向斜形成的山谷 C.甲———可能有地下水 D.乙———适合修建隧道 解析:甲处为向斜山地,可能有地下水;乙处为断层,不适合修建隧道。 读下图,回答11~13题。 11.M处地貌是由_____作用形成的( B )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 12.①②③三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应是( C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13.如果在③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则③岩层可能是( C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此地地貌是典型的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③岩层位于②岩层之上,②比③要老,①破坏了②③两个岩层,最新,因此①②③三层的新老关系从老到新是②③①。③岩层发现了大量珊瑚化石,证明③岩层是沉积岩。 读某地景观素描图,回答14~15题。 14.该地质构造属于( C ) A.断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