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018464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 作业题 17.1 能量量子化 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5-10-20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109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作业,17.1
  • cover
能量量子化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1~6为单选,7~9为多选) 1.红、黄、绿、紫四种单色光中,能量最小的是( B ) A.紫光光子 B.红光光子 C.绿光光子 D.黄光光子 解析:光子能量ε=hν,由光的频率ν红<ν黄<ν绿<ν紫知,红光光子能量最小,B正确. 2.关于对热辐射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热的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冷的物体只吸收电磁波 B.温度越高,物体辐射的电磁波越强 C.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 D.常温下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物体辐射电磁波的颜色 解析:一切物体都不停地向外辐射电磁波,且温度越高,辐射的电磁波越强,A错误,B正确;选项C是黑体辐射的特征,C错误;常温下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反射光的颜色,D错误. 3.很多地方用红外线热像仪监测人的体温,只要被测者从仪器前走,便可知道他的体温是多少,关于其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人的体温会影响周围空气温度,仪器通过测量空气温度便可知道人的体温 B.仪器发出的红外线遇人反射,反射情况与被测者的温度有关 C.被测者会辐射红外线,辐射强度以及按波长的分布情况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辐射强且较短波长的成分强 D.被测者会辐射红外线,辐射强度以及按波长的分布情况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辐射强且较长波长的成分强 解析:根据辐射规律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人的体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辐射的红外线的频率和强度,通过监测被测者辐射的红外线的情况,就可知道这个人的体温,故C正确,A、B、D错误. 4.关于对黑体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看上去是黑的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 D.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小孔射出,这个空腔就成了一个黑体 解析:黑体自身辐射电磁波,不一定是黑的,故A错误;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故B错、C对;小孔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因此是小孔成了一个黑体,而不是空腔,故D错误. 5.红外遥感卫星通过接收地面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探测地面物体的状况.地球大气中的水汽(H2O)、二氧化碳(CO2)能强烈吸收某些波长范围的红外辐射,即地面物体发出的某些波长的电磁波,只有一部分能够通过大气层被遥感卫星接收.如图所示为水和二氧化碳对某一波段不同波长电磁波的吸收情况.由图可知,在该波段红外遥感大致能够接收到的波长范围为( D ) A.2.5 μm~3.5 μm B.4 μm~4.5 μm C.5 μm~7 μm D.8 μm~13 μm 解析:由图可知,水对红外辐射吸收率最低的波长范围是8 μm~13 μm;二氧化碳对红外辐射吸收率最低的波长范围是5 μm~13 μm.综上可知选D. 6.人眼对绿光最为敏感,正常人的眼睛接收到波长为530 nm的绿光时,只要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 J·s,光速为3.0×108 m/s,则人眼能察觉到绿光时所接收到的最小功率是( A ) A.2.3×10-18 W B.3.8×10-19 W C.7.0×10-10 W D.1.2×10-18 W 解析: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所以察觉到绿光所接收到的最小功率为 P== W =2.3×10-18 W. 7.关于黑体辐射的研究,物理学家曾经用热力学和电磁学的知识寻求黑体辐射的理论解释,德国的维恩和英国的瑞利分别提出了辐射强度与波长的理论公式.维恩公式在短波区与实验非常接近,在长波区与实验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