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单元评估测试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 1.流星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C )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解析:流星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2.图示流星体属于( B )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恒星公转的天体 解析:流星体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微小颗粒,环绕太阳运动。 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约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超级地球”,并认为这颗行星可能适合孕育生命。据此回答3~4题。 3.“超级地球”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主要包括( B ) ①稳定的光照来源,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的存在 ③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环境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孕育生命需要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环境,排除③。 4.地球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取决于( A ) ①自转周期适中 ②日地距离适中 ③大气层的存在 ④地球表面为岩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自转周期适中和大气层的存在均有利于形成合适的昼夜温差;日地距离适中,形成地表表面平均温度为15 ℃。故A项正确。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13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回答5~6题。 5.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PAR),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D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能的分布。由图中信息可得,青藏高原上的PAR值达到35以上,为全国最大,四川盆地最小,小于20。因此,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6.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D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解析:乙地为内蒙古高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晴天多,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甲地四川盆地由于降水多,云雾多,地形不利于扩散,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因此PAR值最小。 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未来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回答7~8题。 7.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 ) A.太阳耀斑爆发 B.太阳爆炸 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辐射减弱 解析: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太阳耀斑爆发,A对。太阳没有爆炸,仍在,B错。太阳辐射不是极光出现的原因,C、D错。 8.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D ) A.短波通信中断 B.两极出现极光 C.指南针失灵 D.地球上人类的生存 解析: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包括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A包括。两极高纬地区出现极光现象,B包括。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导致指南针失灵,C包括。对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影响不明显,D不包括。 读下图,完成9~10题。 9.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A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解析: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四地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甲乙丙丁,故线速度从高到低为甲乙丙丁。 10.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D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解析:地球自转角速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