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习: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三大条件(思想、阶级、组织) 2、中共一大(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3、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新”在何处?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自主学习任务单: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的事件(时间、内容、影响、成果) 2、北伐战争(时间、目的、对象、路线、主要战役、英勇部队、成果) 3、东北易帜(时间、影响) 合作背景 ———相遇相知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什么要合作? 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不久,力量还比较弱小,不能只靠工人阶级力量,只有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共产党 国民党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发动了一系列革命,结果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开始认识到要完成革命事业,不仅需要寻求新的力量的支持,而且需要将国民党建设成为一个有力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什么要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 合作形式: 1924年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广州 允许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名党 会议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被称为新三民主义 合作成果 ———相守相助 成果一:创办黄埔军校 革命者来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资料1: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中国革命迟迟不能成功,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为了早日完成革命的使命,我们采下决心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使革命与民众力量相结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 资料2:黄埔军校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蒋介石为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从1924年5月创建于广州长洲岛。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上 为了完成革命,孙中山采取了哪些措施? 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说一说,对联体现了军校什么样的创办宗旨。 黄埔军校创办宗旨是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 成果二:北伐战争 时间 军队名称 革命目标 革命对象 革命成果 1926—1927 国民革命军 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短短10个月内,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观察地图,结合前文所学,说一说 三大军阀主要的势力范围。 张作霖的主要势力范围:东北三省; 吴佩孚的势力范围:湖北和湖南等地; 孙传芳的势力范围:江苏、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北伐军进入汉口英租界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合作结局 ———相残相离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汪 精 卫 1927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首脑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提醒:“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标志着这次大革命的最终失败。 东北易帜 1.背景: 2.实现统一: 蒋介石发动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又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并继续北伐。 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1928年12月张学良通电宣布: “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目的 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解决土地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