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040175

苏教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4. 12. 河流与湖泊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583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教版,2017,三年级,科学,上册,河流
  • cover
《河流与湖泊》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 1教材分析 《河流与湖泊》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的第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水资源,逐步构建地球水圈的概念。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水的基本情况,初步认识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以及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同时为高年段了解地球上一些与水循环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知道地球应该是人类珍惜的家园。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常见的水体类型”,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各种淡水水体,如河流,小溪,池塘,湖泊等,再阅读课文,进一步概括和了解常见水体类型与主要特征。第二部分为“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借助油泥等材料模拟出河流与湖泊的模型,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河流与湖泊的感性认识。第三部分是“认识河流与湖泊是生物家园”,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淡水生物的信息,体现了其分布结构,淡水生物生长区域分为水面,岸边和沉水,淡水生物生活范围分为上层,下层,近底层和岸边。 2学情分析 2.1课堂教学模式: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计划,进行实验验证和初步探究的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学生还应强化训练(提问,猜想,设计,验证,分析,结论)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2.2课程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地球上的水资源可能有浅显的认识,对水的形态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以及陆地上有不同类型的水体可能没有系统的认识,对淡水的用途认识不充分,对浪费水的现象熟视无睹,对淡水的匮乏感受不足,他们无法或者很难体会到世界上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的严重。因此,本课重点在于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激活学生的“节水意识”。 3教学目标 3.1科学知识: 3.1.1知道陆地上有不同类型的水体,初步了解地球上水的基本状况,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1.2认识蓄水量不同的水域,初步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天然形成的,水域大的,如江、河、湖和海;水域小的如池塘、小溪和山涧;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等。 3.1.3了解河流与湖泊对生命的重要性,知道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3.2科学探究: 3.2.1在教师引导下,能观察和比较河流与湖泊的不同。 3.2.2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3.3科学态度: 3.3.1培养孩子善于提出问题,并积极地去寻求答案的能力;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探究学习。 3.3.2培养孩子对河流与湖泊的探究兴趣,乐于尝试用多种材料完成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3.3.3增强学生对河流及其周围的环境的保护意识 3.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3.4.1知道水资源的重要性,学会尊重生命和环境,保护水资源,了解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要保护好水资源不让其被破坏。 3.4.2要节约用水,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描述并比较河流和湖泊的特征。知道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江、河、湖、小溪、水库冰川和地下等,淡水资源缺乏要保护其不被污染。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河流与湖泊的形成过程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5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塑料瓶、塑料盆、油泥等。 学生材料:植被模型、假山模型、房屋模型,课前搜索河流与湖泊的相关资料。 6教学流程图 教学设计流程图 -17208513970画出简图 猜测河流与湖泊形成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