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041329

12《与朱元思书》 课件(共45张PPT)

日期:2024-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28987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与朱元思书,课件,45张,PPT
  • cover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与朱元思书 题目解说 给予 朱元思,作者的朋友。 信,点明体裁 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 文体常识 骈体文又称骈文, 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中唐以后,骈体文的主导地位被古文代替。它在语言上有三个特点:(1)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两马并驾叫作骈,两人在一起叫作偶。 骈偶就是两两相对,也就是对仗。(2 )语言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这对后来的格律诗有较大影响。(3)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格,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感知文体: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 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 学家。好学,有俊才。诗文风格清拔 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梁武帝天 监初年,为郡主簿。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著有《齐春秋》《庙记》《十二州记》等。 作者简介 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背景资料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íng)泠/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疏通文意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散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 表约数,“上下”,“左右” 独一无二 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指烟雾 全,都 消散,散净 同样的 跟,随 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尽 , 天山共色。 美景再现 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浅青色 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骏马 甚,超过,胜过。 甚于箭,比箭还快 江水全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细小的石子,都可以看到,毫无障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凶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骏马。 水皆缥碧,千见丈底 游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