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045905

2020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3份打包)

日期:2024-05-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4次 大小:40529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0,打包,3份,性学,差异,整体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填一填)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地域分异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 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2.形成基础:热量。 3.分异规律:中纬度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 4.分异表现 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分异原因:海陆分布。 2.形成基础:水分变化。 3.分异规律: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4.分布地区: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2.形成基础:水热状况差异。 3. (看一看) [教材P93~94活动] 1.常绿阔叶林、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木林。 2.高山草甸在南坡位于4 500~4 800米之间,在北坡位于4 000~4 800米之间。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因为南坡为迎风坡,水热条件比较好,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北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温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 3.不会。因为两者的水热状况存在差异,因此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必然有差别。 (做一做) 1.判断题 (1)自然带都具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 √ ) (2)“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 (3)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 2.选择题 造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出现的基础是( B ) A.海陆分布 B.太阳辐射 C.海拔 D.地形 解析: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导致不同纬度热量条件存在差异,形成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填表题  在表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主题一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造成诗中两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海陆位置的不同。 (2)两地区的景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提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判断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情况下,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乙图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③从A地到F地,经度发生变化 ④从①地到⑥地,纬度发生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甲图A→F热量逐渐减少,是因为纬度逐渐增高,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从⑥→①水分逐渐减少,是因为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B ) 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疏林草原带 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C.可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D.可能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从图中可见D的积温在4 000 ℃左右,④地区的降水在600毫米左右,据水热状况可判断该地应该在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