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童年的记忆 课 时 : 一课时 学习领域: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的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并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教学难点: 不同种类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教学方法: 讲授,自主探究。 教师教具: 课件。 学生学具: 课前收集的图片,画纸,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阶段 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学生坐好。 二.导入阶段 民谣或者歌曲导入, 播放童谣或歌曲《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62865011049000 板书课题———童年的记忆 三.发展阶段: 1、展示儿童嬉戏的直观图片资料。 2、赏析美术作品,认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A、《天天向上》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艰苦的学习环境里仍然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进取心。它的构图形式皆源于生活中的感悟。 B、《三月三》 此作以饱满的构图,装饰性的造型,平面化的处理,横向的运动节奏,展现了孩子与风筝齐飞的春地旋律。作者很留心细节的处理,图中前面那个掉了鞋子也不停步的孩子,给画面增添了不少生活情趣。 C、《第一步》 画面是一块农村的耕地,背面是农面的房屋,画的右方一位农妇扶着小女儿帮助她学走路。左方女婴的农民父亲蹲在地上张开双手鼓励她向前走。画面用色鲜明,多用蓝、黄鹤绿色。整幅农村景象让人感到农民的实在,平凡但跃动,又充满亲情。 -485775364490003、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艺术美,陶冶审美情操 2705100825500 2533650889000 四.实践阶段 1、朗读反映童年的诗句,如《村居》《所见》等 2、简单介绍高尔基的作品《童年》 3、可以采用绘画形式自己创作一幅有关童年的绘画。 五.讲评阶段 让孩子们自己对有关童年最难忘的记忆相互交流,并讲解自己的作品。 板书 童年的记忆 A、《天天向上》 B、《三月三》 C、《第一步》 教学反思: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