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084228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 (30张PPT)+教案+导学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77613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6课,戊戌变法,课件,30张,PPT,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课题 第6课 戊戌变法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 难点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刑场,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他们为什么被杀害呢?被什么人杀害的?这要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戊戌变法说起。 阅读材料 用材料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发起者、经过结果和意义;2.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发起者、经过结果和意义: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公车上书”,上书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字广厦,广东南海人。自幼熟读经史 ,有志圣贤之学。20多岁时到香港和上海的两次游历,使他对西方的资本主义治理下的社会有了亲身感受。此后,他广泛阅读西方的书籍、报刊,钻研西学知识。1888年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但遭到顽固派的阻挠。后来,他回到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学生有梁启超等。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广东新会人。有''神童“之誉。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2.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1)在各地组织学会(2)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强学会 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成为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入会者众多。强学会的声势,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们纷纷表示赞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他早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后来留学英国,学习海军。《马关条约》签订后,严复大受刺激,决心通过翻译著述,用言论来警醒世人。他用几个月时间,译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严复用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令人耳目一新,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 维新派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的铺垫。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二、百日维新(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1.百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