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085799

4.2.2唐的盛衰 课件(共34张PPT)+教案+导学案

日期:2024-11-23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7次 大小:117080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4.2.2,盛衰,课件,34张,PPT,教案
    (课件网) 第二课 开放革新的时代 ———唐的盛衰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观察隋唐疆域图,唐朝是何时何人建立及其都城在哪里?唐朝疆域的扩大主要归功于哪些开明君主?唐太宗是何许人也? 一、唐的建立 新知讲解 617年,隋朝贵族李渊在太原起兵,攻下长安。 618年,李渊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定都长安。 历史上定都长安的重要政权: 西周(镐京)、秦、西汉、前赵、 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帝王之州 新知讲解 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随父征战天下,后来发动“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第二位君主。 二、唐的巩固 1.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新知讲解 材料一:隋朝末年,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以自奉”,“徭役无时,干戈不止 ”,人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618年,李渊取而代之建立唐朝。不久次子李世民,经过政权的争夺,登基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贞观初期,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材料二: 贞观后期,商旅野次(停留),无复盗贼,图国(牢狱)常空,牛马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捻,米斗三四钱, 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时有赠遗,一年被判死刑者才二十九人,此皆古昔未有也。 ———《资治通鉴》 为什么在唐初会有这么大的改变,你认为唐太宗有可能实施了哪些措施? 新知讲解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资治通鉴》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正确处理君民关系。 新知讲解 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2)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作用:有利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增强了国力。 新知讲解 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进谏200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 (3)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作用: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保证政治比较清明 新知讲解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把魏征比作镜子,通过魏征来了解自己的得失。 唐太宗的这番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新知讲解 反映了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 这番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风范? 新知讲解 (4)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执行诏令 审核诏令 草拟诏令 土木工程 审判刑罚 军事警备 祭祀教育 户籍管理 任免官吏 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新知讲解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大厦云构,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 (5)沿袭和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 新知讲解 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改变了隋朝以前主要依赖荐举和凭借家庭出身来做官的惯例,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促进了教育事业、文学艺术的发展。 新知讲解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政治也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 被誉为“贞观之治” 新知讲解 2.武则天与贞观遗风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大开科举之门,大量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贞观遗风”。 新知讲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