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09576

1.三大制度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46228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三大,制度
  • cover
(课件网)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第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的民 主政治建设 人民政协召开和 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的理论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 新中国民主 政治特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知识结构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治建设前提 1.历史条件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政治上:国民党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 (3)思想上: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4)社会上: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人民政府。 2.准备: (1)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①时间:1949年3月。 ②地点:河北省平山县西北坡。 ③内容: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共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确定党的总任务;告戒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④意义: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 北平) 前提: 南京国民政府已垮台,筹建新中国提上议事日程。 内容 1.选举产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2.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4.确立了首都、国旗、国歌和公元纪年法 与会代表: 中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 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及海外华侨代表 会议性质: 民主协商,建国筹备会议(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共同纲领〉规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 主义国家;国家各方面 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进步性 《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 田汉 聂耳 3.新中国的成立: (1)中央人民政府一次会议。 (2)开国大典。 4.历史意义: (1)国内: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政权。 (2)国际: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国家政权有着哪些本质的差异?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内容: (1)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2)任命: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外交部长 (3)施政方针———共同纲领。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开国大典 举行———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1)中国人民经一百多年英勇斗争,推翻了帝、官、 封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2)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标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从此走上 独立、统一道路,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新时期。 2.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 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 开启新纪元,推翻三座山。 当家作主人,开创新局面。 探究其地位,世界添新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条件: (1)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经验积累。 2.创立: 一届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二届人大和三届人大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阅读教材,了解一届人大有哪些重要内容?一届人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 (1)内容: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建立了新一届国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