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097031

粤教版(2013)信息技术第二册 3.3灵活避开障碍物 教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7198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2013,信息技术,第二,灵活,避开
  • cover
《灵活避开障碍物》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初二学生对于学习《虚拟机器人》这章书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课堂上通过安装智能校车、编写图形化的程序、仿真运行程序等实操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充满新奇、乐趣和成功感。但此阶段的学生,初次接触编程,对于程序结构的理解比较肤浅,程序思维不够细致缜密,一旦程序出错则手忙脚乱,需要老师或同学的指引或帮助。 二、教材内容分析 第3节《灵活避开障碍物》内容是整章书最具综合性、思维性的内容,前面已学的第1节《认识机器人》是理论性的入门知识,第2节《机器人直行和转弯》让学生学会编写最简单的基础程序,这一节则是让学生体会和理解传感器的安装和使用、程序中循环结构和分支结构的功能和运行原理,较为复杂,但趣味性更浓,学生一旦编写成功,将会充满成功的愉悦。 本节教学内容第1课时,在老师指导示范下,大部份学生已成功编写了“碰撞”程序,但仅停留于感性认识。此课为第2课时,将着重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小结,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迁移和拓展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程序中循环结构和分支结构的功能和运行原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和理解触碰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的安装、使用和原理; (2)体会和理解程序中循环结构和分支结构的功能和运行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调试“碰撞”程序中的错误,进一步加深对程序参数的设置、图形化图标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指引示范将“碰撞”程序改写为“避障”程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3)通过让学生合作尝试完成“转圈避障”程序,培养和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拓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编写、调试程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致缜密的思维,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2)在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同学之间合作互助的情操。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 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课堂任务,边做边学,从而形成操作能力和知识结构;运用设问激疑、讲练结合、示范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科习惯,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知识重难点;通过编写详尽有效的学案,可实时反馈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识记情况,让学生对学习任务和操作方法有清晰明了的指引。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重温旧知 5’ 教师仿真运行上节课“碰撞”程序的效果:智能校车倒车发生碰撞,反向前行5秒停下来。 设问:还记得此程序如何实现?关键要领有哪些? 学生回忆、思考,估计回答比较模糊、不规范。 通过修正调试出错的程序,使学生避免常见错误,进一步理解流程图各图标的设置和原理。 打开一个编译出错的“碰撞”流程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哪些地方出错了。 学生观看、举手回答。 二、 知识小结 5’ 教师对修正后的流程图进行原理分析,重点评讲以下关键要领,并要求学生画书: 触碰传感器的作用和原理:发生碰撞时,返回参数1给变量iTouch_n。 循环结构:实现重复执行某动作的功能。 分支结构:实现条件判断的功能。 程序结构分为三种:顺序、循环、分支。 在书本上画知识点。 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设问: 1)“碰撞”程序有何不足之处?———发生碰撞了才作出反应,仿真运行-200分。 2)如果要改写此程序为“避障”,最关键是什么?———将触碰传感器换成超声波传感器,它的功能是探测并返回与障碍物的距离给变量iDist_n ,从而提前作出反应避免碰撞。 三、 知识检测 5’ 布置学案任务一(详见学案)。 巡视指导。 快速点评答案。 学生在Excel内作答,即时可知答案正误。 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强化记忆。 四、 知识迁移 15’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碰撞”程序改写为“避障”程序(任务二,详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