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21012

【推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2章 第3节 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936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3节,开发,治理,黄河,3课时,2章
  • cover
第三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知识与技能】 1.运用黄河流域水系图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划分等概况。 2.依据图文资料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3.结合相关资料理解黄河的“忧患”及其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黄河的开发,知道河流的开发包括哪些方面。 2.通过学习黄河面临的问题和治理措施,初步了解分析河流治理措施的主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重点】 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划分等概况;黄河的水患及其治理措施。 【难点】 黄河面临的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黄河风景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教师再展示一组突出黄河危害的图片或录像,请同学们观看。 看完后,教师总结:刚才我们观看的是我国黄河的图片或录像,黄河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她在历史上曾多次泛滥,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我们的一大忧患。今天,我们就围绕黄河的“奉献”和“忧患”来探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问题。 知识点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自主学习】 (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49~P52的内容,自主完成) 1.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干流流经的省区,上中下游分界点和主要支流。 __答案: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曲折东流,最终经山东省,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主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共9个)。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为内蒙古的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点为河南的桃花峪。其最大支流为位于陕西省的渭河。__ 2.说出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__答案: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水量较小;含沙量大;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往往形成凌汛。__ 3.说出黄河的主要奉献,分析主要生态问题及其治理。 __答案:奉献———在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提供了灌溉之利;上中游水能资源丰富。生态问题———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质地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使其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进入下游,泥沙沉积于河床形成“地上河”。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治黄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__ (教师点拨) 1.诗歌法记忆黄河概况———青藏高原黄河源,源出巴颜喀拉山。出山向东入青川,北上甘宁内蒙转。南下晋陕折豫鲁,东去注入渤海中。 2.利用黄河干流示意图记忆黄河各河段概况 3.黄河虽然长度比珠江长,流域面积比珠江大,但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量小;而珠江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富,珠江的年平均径流量远大于黄河,所以黄河只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4.巧记黄河的治理措施———自古黄河称三“善”,善淤善决善搬迁。如果要把黄河治,三游方法不一般。上修水库调水量,中保水土是关键。下游固堤分洪流,淤灌也能夺高产。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认识黄河的忧患 (讨论交流) 1.说出黄河上、中、下游主要的忧患。 2.分析这些忧患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进一步推测可能的后果。 3.依据忧患产生的原因,总结应当采取的措施。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黄河的主要忧患及产生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师点拨) 1.上中下游忧患:上游荒漠化严重、凌汛;中游水土流失;下游地上河、凌汛。 2.产生原因或者后果:上游植被破坏严重、过度放牧;中游植被破坏严重、乱垦乱伐、黄土质地疏松等;下游泥沙沉积于河床,形成“地上河”,凌汛则会造成河水泛滥。 3.采取的措施:上游加强植树种草;中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储蓄洪水;下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