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39568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三上 8.1连乘、连除问题 教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28277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青岛,五四,数学,三上,8.1连乘,连除
  • cover
《连乘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一第一个红点,84—85页。 【课标要求】 能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标解读】 行为动词“能”的同义词是“掌握”,是描述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运用”是描述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指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者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核心概念:“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这里指生活中的连乘问题。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想一想、圈一圈、算一算的活动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问题;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理清数量关系,使学生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信息窗一的第一个红点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是一节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连乘两步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以学生参观绿色生态园为情境,提供了如下信息:三种颜色的花同样多,每行8盆,各摆了5行。借助问题“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引入对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探究。基于对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积极性的考虑,本课我创新思路,串联情境信息,将连乘问题融入到绿色生态园参观的“花卉园区”和“休闲娱乐区”的“儿童电脑屋”、“买饮料”、“4D电影屋”四个支点上,以解决参观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为切入点,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对连乘问题的探究。探究中,注重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由实物图抽象出点子图,借助几何直观让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策略。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课前我进行了如下调研。 前测样本: 调研题目1:我会计算。 43×4×6 调研结果显示:全班40人,100%(40人 )的同学能够进行正确计算。 调研题目2: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试试看! (1)一箱昆嵛啤酒12瓶,5箱昆嵛啤酒一共有多少瓶? (2) 这样的6个方队,一共有多少人? 调研结果显示:第1小题,100%(40人)的同学能够正确列式计算。第2小题,42.5%(17人)的同学能够正确列式计算,有分步的,有综合的;57.5%(23人)的同学出现问题,其中9人列式为:40×6,漏掉了5×8,余下学生不会列式。 前测分析:从整个前测数据看,一部分学生对解决生活中的连乘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列式计算,但大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仍不够强,需要教师通过几何直观进一步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本节课教学,我把重难点放在让学生说出算理。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95%以上的学生会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想一想、圈一圈活动,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95%以上学生能说出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有序思想) 3.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掌握解决连乘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说出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