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人教版 八年级上 本资料为作者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我国古代四大美女“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大家知道“落雁”指的是谁吗? 新课导入 昭君出塞是指汉元帝为安抚匈奴而选王昭君远嫁匈奴的著名历史事件。 王昭君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打败,同西汉结好,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请求出塞和亲。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宫女,后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对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汉与匈奴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 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 了解秦汉两朝与匈奴人之间的战和历程,并理解攻守之势转换的原因;掌握两汉时期在开疆拓土的表现,认识与匈奴、西域地区等对外交流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 自主阅读观察地图,用表格等方式引自主阅读、梳理相关史实,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方式探究汉匈关系变迁的原因、探究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带来的影响 3. 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融合、共同创造中华民族历史的史实,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思想,理解对外交流对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树立开放交流的理念,初步树立文明史观。 学习目标 1. 秦朝与匈奴的关系 1. 匈奴的兴起: 匈奴是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单于” 新知讲解 材料一:匈奴,……逐水草迁徙,……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 攻以侵伐,其天性也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二:匈奴国中又冒出了个冒顿单于,东击破东胡,西走月氏,又北服丁令等小国,渐为强盛,然处塞北瘠薄之地,必向南方丰富之地发展。 ———《中国通史》 2. 秦朝对匈奴的政策: 北击匈奴,收复失地 修筑长城,防御匈奴 军事防御政策 新知讲解 材料: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统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指河套地区);筑长城,因地形,用(控)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史记·蒙恬列传》 新知讲解 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事件。 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一带。刘邦轻敌冒进,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7天7夜,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妻子行贿,才得脱险。 材料: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兵可毋战以渐臣也。 ———《史记》卷99 “白登之围 ”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新知讲解 汉文帝实行“募民实边”的策略。主要内容为: 1. 在边地建立城邑,招募内地人民迁徙边地,一面种田,一面备“胡” 2. 每个城邑迁徙千户以上的居民,由官府发给农具、衣服、粮食,直到他们能自给为止 3. 迁往边地的老百姓,平时进行训练,有事则可应敌,夺回被匈奴人掠夺的财富,则由官府照价赏赐一半。 1. 汉朝初期与匈奴的关系 文帝在边地北部和西部建立马苑36所,用官奴婢3万人,养马30万匹。在民间奖励老百姓养马,以满足边防对马匹的需求。 积极作用:有利于对边郡的开发,加强了抗击匈奴的防御力量;有利于休养和生息,使内地的社会经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为后来汉武帝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打下基础。 和 新知讲解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2. 汉武帝与匈奴的关系 材料三:武帝时期,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淮书》 材料一 :汉初皇帝出门,找不到四匹 ... ...